【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易文斌:以学科评估为契机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2020-11-12来源:发展规划处作者:易文斌审核人:曾绍军编辑:张婉宁阅读:5172

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最高规格文件。总体方案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为教育发展与评价定向、定调、定位,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发展格局、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科评估“指挥棒”作用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

11月3日,教学部学位中心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决定启动评估工作。第五轮学科评估构建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质量向案例转变、由短期向长期转变、由单项向全面转变、由特色向不可替代转变。针对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调整,学校必须立足当下,以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为契机, 强化政策导向,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举两个例子:一是第五轮学科评估“学术论文质量”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采用“计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相结合”的“代表作评价”方法,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而且代表作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二是第五轮学科评估“专利转化情况”评价指标主要是发明专利实施转化数和转化到款金额,其实也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不再强调发明专利的数量,而是考核实际的专利转化,引导学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效益。

二、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学者主导、学院主体作用

学校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激发建设主体活力,积极构建“学校战略布局、学院自主谋划、学者主导建设”多级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学科基层学术组织体系建设,激发学院、学者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五轮学科评估是对学校近5年学科建设的一次大考,关系到学校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对于学院来说也是一次建设绩效考核,各学院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必须要明确目标和定位,精心谋划,扎实做好学科评估工作;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作为学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投入到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工作中来。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学科带头人负责制,落实教授治学,近期已经完成学科带头人认定选聘工作,计划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中,正式施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三、充分发挥聚合作用,集中力量形成学科优势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集中现存的、分散在不同院系的力量,实现集群优势,形成某一领域的学科优势,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比如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如果整合社会公共安全、核防护、冲击防护一体化等研究方向,将会在安全工程这一交叉学科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再比如说软件工程学科,部分高校撤销了这一学位点,主要原因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存在同质化问题,如果我们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弹道仿真、含能材料理论计算、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软件、化工生产虚拟软件等工业互联网软件研究,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在推动软件工程学科特色化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支撑兵器、化工、控制等主干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