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郭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担当立德树人使命

2020-11-12来源:人事处作者:郭健审核人:曾绍军编辑:张婉宁阅读:6519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近日下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关于教师评价改革的内容,为我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准确把握总体方案的精神要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总体方案把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围绕立德树人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教师科研评价、规范“人才称号”使用等5个方面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主要目标是引导教师更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可以看出,方案中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非常明确、具体,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从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努力推进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值得注意的是,“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努力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二、结合实际深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

(一)稳步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

近年来,学校通过“三年三步走”的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围绕教师评价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先后完成了以岗位聘任为基础的绩效津贴分配制度改革和以分类评价为核心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逐步建立完善教师分类发展、评价和晋升体系,如将职称评审将教师岗位细分为“四型七类”,针对不同岗位类别分别制定评价标准,畅通教师发展通道。同时引入多元化评价机制、代表作制度、团队推荐人制度、重大成果直评制度等措施,基本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改革经验得到同行和社会广泛关注,也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下一步,人事处将围绕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会同教务处、科研院等有关部门,针对如何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业绩、树立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教师引进、聘期考核、职称晋升的评价标准,包括不再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以及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等人才培养情况计入工作量等方案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尽快研究落实。

(二)推进落实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2017年,为激励和稳定校内高层次人才,学校首先对“有帽子”的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津贴制度,随后相继出台“紫金人才体系实施意见”和“紫金卓越教授聘任实施办法”。下一步,人事处将以《总体方案》精神为指导,围绕以紫金杰出教授、紫金卓越教授、紫金特聘教授和紫金青年学者为架构的新型“紫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重构学术标准、评价机制和薪酬体系,健全考核、流转退出机制,形成新的人才聘任体系,打造核心师资力量,同时避免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进一步健全教师评价制度。

(三)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近年来,学校在各类人才引进、人才项目遴选、职称晋升、评奖评优、考核评价等过程中,始终强调政治素质首要条件、突出立德树人导向,要求基层党组织、二级党委层层把关、压实责任,对于思想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一票否局,坚决不予引进或推荐。同时注重青年教师一线学生工作经历,要求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班导师或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教师工作部总揽作用,注重教师队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和体系化。研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体系及师德示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进一步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评价包括教师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综合性难题,涉及方方面面,破“五唯”既要摆脱束缚、释放活力,也要守住底线、科学评价,改革工作任重道远。人事处将以《总体方案》为指导,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着力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不合理的用人观,摒弃简单化、数量化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过程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