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表彰在2023-2024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以女性为主体的集体和在编在岗女教职工,学校评选出3个巾帼文明岗和9个巾帼文明先进个人。她们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工作中成绩突出,在急难险重等任务中做出重大贡献,切实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为展示新时代女性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风采,党委宣传部推出“理赞·巾帼”系列报道。第二期报道3位巾帼文明先进个人:左从华、何姿、张姗姗。
左从华:用真心做好幼教事业引路人
她坚守“人以信立世,师以德育人”的教育格言,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一腔热忱、一片真心,带领支部党员和教师做好幼教事业引路人。她,就是后勤服务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左从华。
勤于学习,立足岗位做示范。她立足本职岗位,慎独慎微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幼儿园师生服务。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工作,做廉洁从教的示范者。
秉持初心,勇担开拓“急先锋”。站在幼教事业第一线,针对年轻党员多、业务提升空间大的现状,她将党建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开展“师德师风”学习、“红色课程故事评比”“党建教学实践观摩”,让青年党员走上专业发展的快速通道。创建“走近小基地,劳动赋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培养他们知行合一的高尚品格。开展党员“红喇叭”“童”走长征路”“爱心天使—大带小活动”等,形成了一套具有园本特色的党建活动课程。
当好幼教事业排头兵。为提升“样板支部”示范引领效能,她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有力推动幼儿园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党员“微服务”活动80余次,从“要我为群众服务”变成“我要为群众服务”,党员领头分为5个小组,带领全园教师设计、布展完成“学礼知理明德立志”“传承哈军工精神”文化墙,幼儿图书室、机器人活动室、龙狮文化馆,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焕然一新。她为班级老师配置随身“爱心包”,里面放有纸巾、小毛巾、花露水等,随时帮助幼儿擦汗、擦鼻涕、解决蚊虫叮咬等各种问题。投放“爱心雨伞”,为幼儿、家长、教师撑起一片晴空,传递爱心与温暖。
开拓进取,助力幼教谱新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幼儿园工作高品质发展,她把“站位全局、服务师生”作为党建工作导航仪,凝聚人心、稳定队伍,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成立“红喇叭宣讲团”,开展“红喇叭,润童心”启蒙教育,参加玄武区“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编写“南理工红色故事—军工铸魂人物篇”给幼儿园小朋友讲红色故事;开展“以红养正培育幼苗”教育活动,立项玄武区教育科学“十四五”党建规划课题;带领幼儿园党支部创建的“五心‘童’力,护幼成长”获学校“十佳百优”党支部工作法。
她已经在幼教工作了36年,由青涩到成熟,每一步成长与进步无不包含着她对幼教事业的坚定和对孩子无尽的爱,她坚信每一位幼教人都怀揣一颗追梦之心,就能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熠熠生辉。
何姿:深耕电磁学领域,引领国产电磁计算软件创新
当今国际科技竞争中,电磁学作为关键领域之一,正成为各国角力的焦点。我校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姿,以卓越的学术能力和前瞻性的科研视野,在计算电磁学领域,尤其是国产电磁计算软件创新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面对市场上主流电磁仿真商用软件被美欧等国垄断的现状,何姿深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磁核心算法的重要性。她带领团队,针对现有商用软件的不足,围绕计算电磁学中的快速降维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三维新型抛物线方程方法、基于旋转对称体的时域积分方程方法以及具有不确定参数的目标电磁散射表征研究等方面,何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了电磁仿真软件的精度和效率。这些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相关工业部门的项目,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何姿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单独指导了19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了7名博士生和15名研究生,为我国电磁学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才俊。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各类国际会议上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何姿担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会员等多个学术职务,在学术交流中进一步拓展科研的宽度和深度,为推动我国电磁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还担任《空间电子技术》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青年编委,为学术期刊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近年来,何姿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IEEE Trans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这些论文不仅涵盖了计算电磁学的前沿领域,还涉及了电磁散射、微波成像、智慧城市电磁态势感知等多个研究方向。她还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电磁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产电磁计算软件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凭借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何姿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多个重要人才计划,还荣获了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奖等重要奖项。
未来,何姿将继续深耕电磁学领域,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磁计算软件,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科研思路和方法,为我国电磁学领域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电磁学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张姗姗:在教学科研中敢作善为的好老师
在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姗姗在同事眼中是一位有着强烈事业心与责任感,在教学和科研中敢作善为且成绩突出的好老师。
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张姗姗立前沿打头阵。围绕着“人体视觉感知与理解”这一主题,她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攻坚克难,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思路和研究方法,在各类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CCF-A类论文27篇。相关研究成果与论文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国内外同行高频次引用。有数据显示,目前Google Scholar引用达5200余次,一作论文单篇最高引用1075次,五篇一作论文单篇引用超过400次。在Microsoft Academic统计的全球学者近5年的排位中,张姗姗位列行人检测领域第1位(该领域参与排名的作者超过1000位,大部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Facebook、Google等国际顶尖科研机构)。鉴于其丰硕的科研成果,张姗姗2023年入选国家与江苏省优秀青年。
在基金项目的运行上,张姗姗勇争先善作为。她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江苏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CCF-腾讯犀牛鸟基金项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并以研究骨干身份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
在学术服务的拓展上,张姗姗挑大梁敢担当。她目前担任江苏省“社会安全与图像视频理解”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副秘书长、VALSE常务领域主席,同时担任模式识别领域权威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PR,中科院一区)的编委(Associate Editor)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CVPR和ICCV的领域主席,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应用成果的转化上,张姗姗探新路作示范。她先后与腾讯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德国Continental公司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科研成果应用方面的合作。例如,团队研发的高效行人检测算法被用于丰田公司的无人驾驶平台并已通过实车测试;团队研发的视频中行人行为识别技术已被地平线公司用于辅助驾驶平台中。此外,相关成果还在多项竞赛中获奖:在国家基金委组织的2018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离线测试竞赛中获得冠军。
在拔尖人才的培养上,张姗姗严要求动真情。近年来,她先后培养了博士生12名,硕士生13名,有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独立指导的博士生曾获得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22年)、国际会议PRCV(CCF-C)最佳学生论文奖(2023年)。与此同时,她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敢作善为,这既是张姗姗老师行事的风格,更是她教学科研中最鲜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