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是在机器视觉的识别上、精度上还差一点点,我们还可以再继续优化。”在位于常熟市辛庄镇的苏州康尼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我校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包建东正在与研发人员进行探讨。
包建东是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第十四、十五批团员,在他挂职期间,他成为辛庄镇高新技术企业的共同“编外”技术员,企业有技术问题总喜欢找他。两年多的时间,包建东的身份不断增加。从科技镇长团团员,化身为校企合作的“联络员”、地方发展的“引才员”、技术创新的“指导员”、企业转型升级的“策划员”。
带着“干货”锲入
2008年,江苏省首次试点开展科技镇长团项目,从高校院所遴选教授、博士、工程师组团到基层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镇长团最先试点的地方,就是包建东的家乡——常熟市。包建东毕业于我校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留校工作后,始终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2021年7月,在得知家乡需要跟自己专业相关的技术支持时,包建东主动申请加入科技镇长团,来到常熟市辛庄镇挂职工作。
刚到辛庄镇,包建东就满腔热情地跑到企业对接项目,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企业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这样的情景让包建东深感疑惑,明明企业的研发项目与自己的技术方向是相对一致的,政府也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可是企业的积极性怎么不高呢?
带着疑惑,包建东主动向老团员和团长请教快速锲入企业科研攻关团队的方法。大家认为,虽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很大很急迫,但是企业需要的是可以落地、可以产业化的技术。要想做到这一点,不是面上说说那么容易,所以很多企业对产学研合作还有怀疑的态度。
找到了问题症结,包建东就“对症下药”。他首先请镇里将骨干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请出来”,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成功实施的案例,表达了交朋友的意愿。再去企业调研时,他的身份就不再是镇长了,而是朋友。他没有坐在企业的办公室讲技术原理,而是直接走到科研和生产一线,与一线工人、科研人员交朋友,了解实际生产中的痛点、堵点,研究拿出解决方案方案后,再去找公司负责人。
在科技镇长团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很快就熟悉辛庄镇重点企业的产品特征和生产制造流程。为了发现“问题”、拿出“干货”,他有时连续几天在一条生产线上琢磨、一呆就是一整天,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苏州安可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钢材压延加工的传统型企业,包建东在生产一线了解到,这家企业产线上的成品钢构件需由工人人工进行搬运。由于产品过重,人工搬运速度慢、易疲惫,因此生产效率较低,需要7人同时工作,每日码垛量1000根。包建东提出,可以对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由智能码垛机械手进行产品码垛搬运。经过几个月的深入技术交流和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管型材智能码垛线开始投入试用。原先需要7人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1人即可,每日码垛数量最高可达2000根产品,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凭着产学研合作中的满满“干货”,包建东立刻成了辛庄镇的“香饽饽”,很多企业慕名找到包建东,希望他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两年来,包建东通过产学研模式,协助企业和高校开展项目、人才、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全方位合作,与地方政府、高新企业建立了求实、务实、扎实的合作关系。
怀着真诚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与其他从事产学研工作的老师不同,包建东作为科技镇长团的成员,肩负着沟通高校、政府、企业全方位合作的使命。挂职两年来,包建东着力发挥科技镇长团“智库参谋、桥梁纽带、科技服务、以才引才”作用,坚持“讲真心、动真情、出真力、用真智”的宗旨,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主动融入常熟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当好政产学研合作的“引才员”“联络员”“指导员”和“策划员”,赢得了企业的信赖,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支撑了学校产学研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在包建东的帮助下,华凌光电(常熟)有限公司上线了智能仓储系统项目,实现数据化统一管理,原来20人的工作升级为仅需3人操作,大大提高了正确率,解决了租赁厂房的高度限制问题。江苏博涛智能热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主营产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目前已在实验室小批量生产并交付客户安装使用。苏州德扬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解决了产品长期运行导致的受热变形问题,提高了加工精度。在辛庄镇,像这样受益于包建东技术支持的公司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包建东主动承担联系学校和地方的桥梁纽带。邀请常熟市政府和企业来我校洽谈合作,我校自动化学院与常熟市辛庄镇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以科技创新为目标,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高效协同机制,共同推进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建立人才队伍共享机制等合作,推动了南京理工大学-常熟技术转移中心落户辛庄镇。
包建东还鼓励学生到实习锻炼,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将科研论文写在企业一线上。经过他的推荐和联系,已经有数十名学生进入常熟企业实习,学生张佳晨说,“企业项目研发这种‘实战’练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是一种全面的考验,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成就感!”包建东服务的康尼格公司、博涛智能热工公司等企业,也以先进的管理理念、领先的技术体系、丰厚的薪酬待遇,吸引了10名硕士研究生来常熟就业,为地方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今年6月,常熟市委常委、副市长万晓军带队来辛庄镇专题调研包建东的工作成果,对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企业全方位的合作,表示高度赞赏。
追着梦想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科技报国是包建东心底执着的追求,在做好挂职地工作的同时,他一如既往地加快团队科研项目进展,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企业技术攻关经常需要多学科专业联合解决,包建东就主动与兄弟高校联系,共同研发新技术。在与康尼格公司合作3D打印数字封装技术时,要研发一款针对PCBA电子印刷电路板的便捷、快速、可选择性的封装技术,区别于传统的低压封装、三防漆等封装技术,涉及智能制造等领域。我校作为总体设计单位,喷墨系统和南京师范大学合作,螺杆系统和浙江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合作,UV胶和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合作。技术合作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也让包建东和其他高校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对各自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包建东将科技创新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挂职以来,包建东走访企业超200家次,开展技术服务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2项,已授权9项。达成成果转化和产学研项目总金额4000万元,进校经费近1000万元,其中单个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300万的项目就有2个,为学校带来切切实实的产学研效益。
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包建东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承担科研项目。在他的支持下,学生们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今年,杨晨等同学带着“智能中转仓储”项目走上了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通过竞赛创新科技、磨炼意志。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修订出台《南京理工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机制,获得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等荣誉。包建东说:“学校给了产学研工作很好的平台,科技镇长团也为我们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接下来,我想继续留任科技镇长团,延续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自我成长,为学校、地方、企业发展共赢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