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浪潮中奔涌,在奉献之光里绽放 ——记杨益珑与他的全国学联二十七大故事

2020-09-30来源:团委作者:毛一卜审核人:屈艺编辑:崔玉萌阅读:2148

杨益珑,湖北省黄冈市人,材料学院/格莱特研究院2018级本科生,我校常青藤支教队负责人。去年7月,他和团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参加了为期28天的公益支教,所在团队获“2019年第五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最佳实践团队和学校“五四奖章”荣誉称号。今年8月,他又踏上新的征程,代表学校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

让我们走进杨益珑同学的生活,一起领略当代青年的风采!

风华正茂,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学联二十七大

8月15日清晨,杨益珑踏上了最早一班列车,驶往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分会场——南京。此时正值酷暑,然而一场主题为“爱国·团结·奋斗”的思想盛宴,却让人顿感清风入怀。叶聪在人迹罕至的深海遨游之勇、贲德院士研究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之韧、鲁翔院长携众人亲临抗疫一线之义,杨益珑每每忆及,感慨万端。尤其是鲁翔院长出征武汉前的振臂一呼之词:“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这句话让杨益珑热泪盈眶,他回忆起了春节前后的湖北,焦虑恐惧弥漫,援鄂医疗队出征的消息传来,所有人都充满了希望、感到了踏实。

8月16日上午是主题为“寻找初心,坚定信念”的教育活动,参会代表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手持白菊,缅怀先烈。杨益珑说:“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却要努力奋斗,要对得起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国家富强。”

8月17日上午,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大会在北京设主会场,其他各省设分会场。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新时代青年健康向上、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寄予殷切希望,对做好新时代青联学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下午时分,江苏代表团开展了两次分团会议,各学校代表对平日遇到的问题交流探讨。

谈到印象最深的事,杨益珑说是学习交流会。27位代表各有各的故事,有长期进行志愿服务的,有为环境保护土壤诊疗的,其中一位家境清寒、来自山区的“被支教者”的发言更是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27名代表被分为3个小组,杨益珑作为第2小组组长,出色完成了监督管理、外出保障、查寝等工作任务。作为南理工学子,参会时,他常油然而生母校带来的骄傲与自豪,再次回到南理工校园,他对当代青年学生“践初心、担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立足专业本职,扎扎实实求真学问、练就本领,为母校在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奋进路上添砖加瓦。”

为爱“黔”行,在贵州省毕节市猫场小学志愿支教的28天

生于教师家庭的杨益珑,从小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尊敬与向往。进入大学后,他逐渐意识到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孩子们拥有了解外面世界的权利,却没有走出大山的条件,而“支教”恰恰是一座桥梁,能为此带来改变,支教的种子就这样悄然萌芽,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常青藤支教队,开始了自己的支教之旅。

2019年7月,杨益珑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参加了为期28天的公益支教。支教生活有苦有乐,一次家访深深地触动了他。那是一位在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四年级男孩,父母离异后都去了外地,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妹妹。“好好学习,照顾妹妹”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当兵入伍,保家卫国”是他内心的梦想。这样一个四年级小男生,俨然已经成长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小男子汉。

课余时间,杨益珑和队员们把南理工的特色活动“水火箭”带到了猫场镇校园。从活动策划到采购材料,再到组装测试,支教队全体成员一起努力,助力水火箭飞上云霄。那一刹那,看到孩子们脸上兴奋的笑容,杨益珑和队员们感到了莫大的成就感。

回到南理工校园后,支教队员们将“为爱黔行”十一年的常青藤精神进一步凝练总结。分别是“十年常青葆活力,初心不改矢志燃薪”为核心的“守望者精神”、以“三尺讲台掘潜力,诲人不倦强质铸魂”为核心的“耕耘者精神”、以“万里黔路展生力,迎难而上高歌攀越”为核心的“攀登者精神”、以“百年国盛竭全力,坚定不移砥砺前行”为核心的“前行者精神”。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谈到今年的支教工作,杨益珑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神贫瘠,是比物质上贫乏更深的病根。支教队伍作为补充西南部教育资源的力量,正是要强大孩子的内心,充实孩子们的精神。”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未能阻挡支教队的脚步。线上课程分门别类,队员们各司其职,备课、试讲、录制、调试、剪辑等,连续15天,共计200个小时,高效率地完成了24个网课视频的录制。

谈到支教的意义,杨益珑说:“支教给予了我最赤诚单纯的温暖和感动,山区孩子们真诚的微笑和离别时不舍的泪水,将是我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公益支教、志愿服务,让一批批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人面对挑战、勇敢担当,懂得了责任与坚守、团队与宽容,也让自己的报国志、爱国情更加坚定

同心抗疫,武汉80公里外“第一将军县”的众志成城

杨益珑的家乡在离武汉市只有80公里的黄冈市红安县。谈到自己的家乡,杨益珑自豪不已:“红安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据杨益珑回忆,疫情初期,物资紧缺、医院人满为患,整个红安县城弥漫着恐慌的气息。每天深夜,家人也常常因为焦虑的情绪难以入眠。然而,经过不长的时间,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开始支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大医院也开始开工建设,大家的心态由恐慌和焦虑逐渐转变为了团结和坚强。“大家都自发地居家隔离,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来。正是这样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得以打赢这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身处湖北的杨益珑正是这样一场攻坚战的亲历者、见证者。

乘风破浪,单车骑行80公里背后的决心与坚持

课余时间,杨益珑最大的爱好是骑行。从高中时起,他就经常利用假期的时间来一场中长途的单车骑行。在家乡周边的乡村公路上,吹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杨益珑的每次骑行里程都长达40-80公里。

谈到骑行带来的益处,他用一句话来概括:“回归自然、感受人生、磨炼毅力、减轻压力、锻炼体力、增强耐力和提高爆发力。”每次骑行到50公里以上时,人都会异常的疲劳,而每到这时,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就是心中的毅力。每一次骑行,他都会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或是骑得更远,或是配速更快。每一次骑行对他来说,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一次全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杨益珑是一名00后,在他眼中,当代青年在思想上是积极进取的,行动上是高效有力的,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敢闯会创的能力。他说:“我们是这个时代的领航员,既要乘风破浪,也要建功立业,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必至!”

当被问起他眼中的青年风采,杨益珑爽朗地说到:“不惧风浪,不计得失;不懈奋斗,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