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开拓创新,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办学

2022-10-21来源:国际交流合作处作者:朱雪琴审核人:张珩编辑:李英阅读:2629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建思政、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协同发展、校园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此,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旨在充分展现南理工人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汇聚起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化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核心发展任务,凝聚发展力量,创新发展思路,系统推进对外开放办学,国际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卓有成效

学校扩大教师引进派出规模,先后派出3213人次赴国(境)外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短期培训以及合作交流;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江苏省境外研修项目以及学校自主资助等多种方式派出374人赴国外长期访学,有效改善了师资学缘结构。

汇聚国外高端智力,聘请外籍语言和专业教师58人次,招收外籍博士后39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在内的外国专家2776人次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共同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105项,在学科建设、前沿探索、发展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合作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依托优势学科,学校获批国家级国合基地2个、部级国合基地8个、江苏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8个;自主设立国合平台培育项目“海外学术伙伴计划”27项。国家、省部级国合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累计举办包括“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微波生物医学”“纳米结构含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等在内的135场高水平国际会议,有效扩大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据统计,我校被SCIE收录的国际合作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在6个ESI排名前1%的学科中,国合论文占本学科论文比例近50%。

外专工作成果获得政府部门高度认可,频获政府荣誉表彰。德国富克斯院士获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及201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白俄罗斯罗加乔夫院士获202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及“金陵友谊奖”;另有3人先后获得“江苏友谊奖”,2人获得“江苏省荣誉居民”称号。


人才培养国际化质量稳步提升

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学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3+1”工业设计本科教育项目,面向汽车、船舶、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行业的创新设计需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素养”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2015年,学校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合作成立中法工程师学院,依托双方优势专业,按照法国精英工程师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全科型工程技术人才。

2021年,学校与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合作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采用1+4双校园模式,整班成建制派出,培养专业强、语言精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思路,推动人才培养在地国际化。试点建设材料学院“纳米材料与技术国际实验班”,采用“1+1”中外双导师授课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养纳米技术青年人才。

此外,学校积极探索科教融合的创新模式,邀请海外合作伙伴高校的专家学者在开展科研合作的同时,为学生讲授学分课程,自2020年起推出66门“国际课程”,让学生不出国即可享受到优质海外教育资源。

学校着力提高派出规模与质量,和海外高校联合设立了26个校际联合培养项目,派出学生3351人次,其中博士研究生出国(境)比例达60%。

学校不断优化留学生培养体系,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获评江苏省外国留学生精品课程3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留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19人获得教育部“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建立书院制管理模式,融入中国国情和校情校史教育,增强留学生对华认同感,培养知华友华人才,数百名毕业生在国内知名企业实习、就业。


聚力开创全球合作交流新局面

学校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构建全球合作网络,与27个国家与地区的114所高校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署163份合作协议。

2017年,学校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现有5个教学点,累计为千余名学生提供汉语培训。目前汉语教学规模309人,8名学生先后获得“中国大使奖学金”,1人获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白俄罗斯赛区第一名。累计举办数十场文化活动,大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此外,孔子学院发挥科技特色,举办了三届中—白科技论坛,推动戈大与国内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对接白俄罗斯华为、巨石科技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国际智库作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2017年“沙特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备案,是国别研究、决策咨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0年建设周期考核成绩位居全国第九名。

2019年,学校成立“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并于2020年获批国家民委国别研究中心,主要开展白俄罗斯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研究,培养致力于两国文化、科技交流的友谊使者。

2021年,学校成立“中东欧研究中心”,举办多场国际研讨会,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提交多份决策咨询报告,部分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充分发挥了国际智库的咨政作用。2022年,学校作为首批合作伙伴,正式加盟“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建设国际学术组织。2019年,我校牵头成立Campbell中国联盟(全球第5个分中心),开展循证研究方法和知识转化研究,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等10所高校加入联盟。

2019年4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揭牌仪式在校举行。我校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在华设立的首批7个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推送国际组织人才。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宣传培训,拓展合作渠道,积极推送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参与全球治理。目前,已有23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派出首位教师赴国际组织任职。

获得小行星命名国际荣誉。2022年9月20日,在“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上,学校正式公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命名的“南理工星”(编号530739)。小行星命名是宇宙星空中唯一可由发现者提出命名,并能得到世界公认的新天体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

放眼世界,未来可期。学校将继续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即对外拓展合作伙伴、升级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对内建立国际化激励机制、开展“大国际”协作,凝聚国际化合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能力,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办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