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对成长充满期待的我们曾为未来的自己描绘过无数种形象。在南理工学习生活的四年时光里,青年学子们用奋斗之笔细细勾勒出梦想的模样,有的人悉心浇灌自己的航空报国梦,终收获迸发破土的萌芽;有的人学以致用,让专业成为打开冒险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有的人让热爱成为职业,打造未来流行的国产数码产品……
南理工连续多年实现从入学新生质量A等级到毕业生质量A+等级的跨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居江苏省前三。在2019届秋招最受500强企业喜爱的高校排行中,南理工位居全国第13位,在江苏省排名第一,用人单位对南理工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超过90%。2019年有1056名毕业生就职国防单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后浪”们烙印着“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南理工痕迹,奔涌向实现人生抱负的崭新世界,释放青春的光和热。
故事主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 胡红亮
毕业去向: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胡红亮(右)
2016年初秋,胡红亮怀揣着“航空报国”的梦想来到南京理工大学。在紫金山下的这片沃土之上,他的梦想得到了灌溉。早在毕业前一年的秋季招聘中,他如愿以偿地与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黎阳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毕业之后,他将进入公司参加初期培训,可能成为一名燃烧部件事业部的技术员。四年前心底的小小梦想,终于发芽。
“我怀揣着一个稚嫩的梦想”
胡红亮的祖辈生活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爷爷奶奶、伯伯都曾在红湖机械厂(黎阳公司的工厂原厂)附近务工,在爷爷奶奶那里,他听到了许多三线人的奋斗故事,也被三线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所感染,从那时起,他的心底便埋下了一颗“航空报国”的种子。
大学一年级时,正巧学校邀请到了黎阳公司的总经理代小立做客“名师名家讲堂”,听完这场讲座,胡红亮心里模糊的国防梦渐渐清晰,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开始了思考和规划。于是,在大二专业分流时,当他听说材料加工专业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上发挥重要作用时,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架战斗机在天空呼啸而过的场景,毅然选择了材料加工方向。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是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并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他曾先后在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诺玛科(南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习,不断加强对专业课程的深入了解与学习。
“母校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校学习与生活的四年里,最大的收获无疑是知识的积累,”谈到自己的成长,胡红亮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感谢,“学校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流程,让每一个走进南理工的学子都能够在各方面得以成长。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让我在每一门课上都学有所得。也正是由于我所学到的知识,我能够成功走进自己一直所梦想的航空领域。”
2019年,学院选拔学生赴贵州黎阳进行暑期实习,胡红亮在年级主任的鼓励下填报申请并成功拿到了实习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他曾去到去年被选为第八批新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黎阳公司发动机厂旧址进行参观,在那里他了解到三线人的艰难条件,也更坚定了自己“航空报国”的决心。
通过此次实习,胡红亮深入学习并实践了专业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并对航发、三线和黎阳都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毕业后到黎阳公司工作的想法也更加强烈。“由于学院所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我与单位提前有了一定的相互了解,使得我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优势”,最终胡红亮在2019年的秋季招聘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离实现自己的航空报国梦又近了一步。
在报考大学时,曾有亲戚朋友劝说胡红亮报考师范类或者医学院校,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之中,老师、医生与公务员这三个职业能够带来稳定的生活与可观的收入,但在母亲的支持与鼓励下,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我所选择的职业,虽然和他们的希望不一样,但是也能契合一部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的拙见是立足于现实去追求梦想。”
对于同样在追梦路上的学弟学妹们,作为学长的胡红亮给出了他的建议:“要努力加强自己对专业的学习,自身的优秀能使你更有底气去进行选择。”同时他也谈到,要多关注目标企业的相关情况,争取在招聘前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增加自己的优势。”(学生记者 韦煜)
故事主角:外国语学院 张虹
毕业去向:腾讯
2020的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云上课,云办公,甚至是云毕业。就在距离毕业典礼还有1个小时的清早,外国语学院2020届毕业生张虹还在紧张地线上办公。这个夏天,她从实习期转正,成功拿到了大家口中的“鹅厂”,也就是腾讯的return offer。
说起来到南理工的初衷,张虹表示学习语言一直都是她很感兴趣的方向,在填报志愿时也都是以语言专业为主来筛选学校。而作为一个从小在西安长大的女孩,她一直渴望能去不一样的环境“闯一闯”,江浙沪一带的学校便成为她填报志愿时的优先考虑。2016年是南理工第二年在陕西省招收文科生,充分考虑过专业、位置、和对新鲜事物的渴望等各种因素影响,她最终选择了南京理工大学。“从踏进南理工的校门,到毕业离开的一刻,内心都是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
秉持着“You Only Live Once”的信念,张虹一直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热衷冒险,在大千世界中不断探索。大学期间赴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进行暑期交流,赴台湾参加“全国日本语辩论锦标赛”,作为日语志愿者参与华为全联结大会,去往新西兰进行深度的浸入式学习……其中让张虹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4月在上海参加首届全球服务设计联盟中国大会(2019 SDN China National Conference),她作为荷兰设计师的嘉宾助理全程参与,白天参加了workshop和keynote speech ,晚上在设计师之夜见到荷兰驻华大使并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聊了一些关于产品设计的想法。“学以致用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语言这门‘活的艺术’。不同的语言集合成开启新世界的钥匙,给我带来了很多机会。”
张虹(右)与荷兰驻华大使
除了专业知识的巩固掌握,张虹获得的更多是经验上的积累。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SDN全球大会,虽然只是作为嘉宾助理及翻译,但她有幸在大会期间听到了每一场服务设计行业嘉宾的分享,也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国际设计师的Workshop,这让她学到了许多有关服务设计的理念和以用户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为她未来在加入互联网公司的面试中提供了底层的逻辑基础。
经历越多,也让当时还身在校园的张虹深感世界的浩瀚和自己的渺小。这种“渺小”的主体力量驱使她主动将自己曝光在全新的知识领域和平台中,也将自己曝光在了全新的“机会”面前。而从经历中汲取到的经验不仅丰富了她对世界的认知,更打磨了她适应各种环境和不同文化的能力,让她更早地从“服从式”的学生思维里跳脱出来,学会自己寻找机会,甚至是创造机会。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设身千百种可能之下,体味五彩斑斓的人生。
除了在本专业日语的道路上有所成就,较不繁忙的前两年,张虹还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了意大利语A1的学习。在南理工的这四年极大程度丰富了她的内心,成为帮助她通向未来的一块重要磐石。
大三下学期,张虹主动向腾讯的暑期实习生项目投递了简历。但面对BAT大厂的激烈竞争与严苛选拔,张虹在简历生成后便打了退堂鼓,只填写了一些基本信息,并没有点击提交。一直到后来收到腾讯笔试面试的邀请,一路走到公司办公室,她才明白原来腾讯的校招简历入库其实只需要她当时所填写的那些基本信息,其余的经历经验都是可以不断去更新和完善的,并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艰难。得到笔试面试的机会,张虹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腾讯前三年的校招笔试题进行阅览,在面试之前熬夜整理PPT。因为一直是自己主动去追寻不同的机会,在得知暑期实习生有机会转正的那一刻起,她便为最终答辩做足了准备,并最终拿到return offer,成为腾讯公司的正式员工,负责全球运营组的海外招聘工作。“我很喜欢鹅厂的文化,觉得互联网公司的体量和这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很适合渴望‘闯’出自己的人生以及心怀远志的年轻人。”张虹如是说。(学生记者 江佳敏)
故事主角: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何凯健
毕业去向:华为
何凯健(中)
从笔试到第三轮面试,何凯健最终斩获华为offer的战线足足有两个多月之长。在很多人眼中,本科生入职华为是个颇有难度的挑战,何凯健自己也一度觉得“希望渺茫”,但当offer真真切切摆在面前的时候,他觉得离自己的所爱又进了一步,8月中旬,他将成为一名硬件工程师。
在迷茫中找寻方向
谈到自己,何凯健总是说自己很平凡很低调,像身边一些同学一样,进入大学时,“电子信息工程(雷达)”这个专业名称对他来说十分陌生,“不能说是不喜欢,也谈不上热爱。”踏实认真地完成专业学习是为了在就业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因此总是自谦为“平凡”的何凯健,大学期间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中基本都取得了满绩。来到大四选择考研还是工作的分岔路口,起初何凯健对未来规划仍有一些迷茫,读研还是工作?工作的话,要从事什么行业?何凯健的妈妈更希望他去参加本校研究生的复试,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即使读研也是为了将来给工作铺一个更好的台阶,而不是真正对科研感兴趣,他希望在工作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决定毕业直接工作后,何凯健早在寒假就开始准备。1月16日给华为投了简历,春节后又陆续投了其他几十家公司,拿到了熊猫汉达、杭州华东工程院、广东TCL公司的offer。之所以最终选择华为,何凯健表示:一方面因为自己是一个数码电子产品的爱好者,而华为在硬件方面算国内第一梯队,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甚至参与到智能终端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也算是将爱好和职业相结合;另一方面,他觉得在一个大的平台工作可以接触更多的东西,更优秀的人,给自己不断学习的驱动力。何凯健很感谢在母校的各种经历,让自己可以更加成熟有计划,“遇事不慌乱,言谈不拘谨”;同时也很感谢四年来努力的自己,可以对专业问题自如应对,漂亮的成绩单更是他拿到“入场券”的加分项。
在华为公司的面试中,前两轮主要涉及专业问题,最后一轮则是谈谈自身的理想与目标。谈及未来的工作规划,何凯健说,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数码电子类产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想利用周末时间做一个up主,去测评市场上较新的电子产品,以了解网友和消费者的需求与痛点。有了一定产品方面的积累和沉淀后,自己会向产品经理的方向转变。
良师益友伴前行
大学期间,何凯健最钦佩的人是年级主任张海玉老师。他从张老师的实际行动中学到了很多:每个工作日都不会缺席的主任寄语,详尽的年度规划和安排,永远保持礼貌与热情的态度,还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太景气,张老师联系了年级所有同学,一一询问计划与安排,还会主动推荐一些公司和岗位给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学。通过张老师发布的招聘信息,何凯健了解并前去TCL公司面试,还因为张老师的牵线,他能和在TCL工作的学长了解情况;在拿到几个offer后,张老师还帮他分析各个公司、城市、职位的优劣势,并给出建议;为了拿到华为公司的offer,何凯健必须要与已签约的其他公司违约,张老师看出来他的困扰,主动开导他并帮忙办理了新的三方协议。
在圆梦华为的路上,B站一位up主对何凯健影响深远。虽然素不相识,但他发现两人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数码爱好者,都热衷于国内外各种产品发布会,都会为了一些惊艳的产品而激动。而这个up主在去年跨年晚上发布的一个视频则彻底改变了何凯健对未来的规划,当时距离何凯健考研刚过一星期,该up主在视频里讲了自己为梦想而付出的各种努力。这让何凯健当天辗转反侧:自己是否为兴趣与爱好付出过真正的努力呢?最终何凯健下定决心放弃读研直接工作,去追寻自己的热爱。
说到对未来准学弟学妹的寄语,何凯健想了想答道,更加独立与理性,学会看得更远,做得更多。“为了自己的理想或者热爱多付出一些实际的努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学生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