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名单中,我校有三个基层党组织从全国5000多个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其中,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批成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提起环生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可谓是我校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这个成立于2019年4月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跃升为全国党建 “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绝非偶然,靠的是支部委员会以及全体党员创新支部工作模式,突出党建品牌特色,推进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所取得的显著工作成效以及所形成的标志性成果。
标杆示范:群雁高飞头雁领
常言道:群雁高飞头雁领。要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领头雁”的引领带头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党支部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能干事、敢担当、有引领”的“头雁式”支部委员会。而作为支委会的“领头雁”,支部书记王祎更是率先垂范,用奋斗的青春打造了新时代志愿奉献的亮丽名片。他的先进事迹在支部全体党员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王祎本人也因为在山区支教中的突出表现多次受到全国、全省范围内的表彰,而成为了南理工学生党员中的标杆人物。
翻开王祎的履历,全国首批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这一个个荣誉的背后印证了他山区支教的闪光足迹。2015年,时值大四,刚取得保研资格的王祎,在党中央“脱贫攻坚”号角的鼓舞下,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在此后的五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四川小凉山、河南汝阳等地,累计支教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支教过程中,除了悉心地传授知识,开阔山区孩子们的眼界,王祎还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需求和愿望。看到彝村孩子每天要走大量泥泞陡峭的山路上下学,即便是在冬天,很多孩子的脚上也只有破旧不堪的凉鞋和布鞋,有的甚至还露出了脚趾。利用学期结束回母校的机会,他通过学院的爱心基金会发动师生捐款。2016年4月,带着用爱心善款购置的97双运动鞋,王祎回到了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的郭凡小学,给每位孩子送上了一双舒适合脚的新鞋子,终于圆了他们能够穿上运动鞋快乐地上体育课的心愿。因为支教期间表现优异,他获得了教育金宗奖“年度支教教师”提名奖,并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祎放不下山里面的孩子,积极探寻支教新途径,延续着他支教扶智的志愿奉献。他参与了学校“兰小杉云课堂”的策划与拍摄,并致力于让“兰小杉”云课堂向助力志智双扶、汇聚成长爱心的“兰小杉”云平台转化,把爱的种子播撒进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心田,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兰小杉云课堂
这些年,王祎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地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志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在他的标杆示范与引领下,环生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的党员们凡事“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涌现出了累计发表18篇SCI论文的“校长奖章”获得者曹世海;致力于功能新型净水膜材料及其延伸装置的研发和产业转化并获得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金种子”孵育项目三星级项目的谢佳;打造出将产业数字化与餐饮供应链结合的伙夫餐饮机器人并以此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省赛二等奖的顾傲天等一批在科学研究、志愿服务与创新创业方面成绩斐然的典型人物。2021年6月,因为支部工作扎实有效,组织建设充满朝气且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而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王祎获得教育金宗奖“年度支教教师”提名奖
谢佳获得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金种子”孵育项目三星级项目
互融共进:党建科研双提升
作为由博士研究生群体组建而成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坚持立足政治功能和专业特色,通过创新支部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党建+科研”的新模式。
一方面,党支部坚持作为“政治组织”的本质属性,扎实开展“三会一课”等、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了完备的过程化工作模式。校党委副书记席占稳、学院党委书记涂庆华分别作为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长期联系支部,经常性参加支部的重要组织生活。党支部连续多年在学院支部考核评价中位列前茅,党支部的《党的生活记录本》获得工信部巡视组的点名表扬。
支部开展问答微党课
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
结合学校和学院党建发展的总体布局,党支部工作始终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成为能建设天蓝水清美丽中国、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端环保人才”这一中心展开。从专业结合维度,重点开展了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机制探索,通过“双促工程”的实施,在创新载体中形成了基层党建与支部党员日常的科学研究同频共振、互融共进的生动局面。
记者了解到,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生党员们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通过科学研究积极投身并服务于美丽中国的生态环保建设。作为化工污染控制教育部工程中心的一员,支部书记王祎围绕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问题,致力于化工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升级和产业转化。他累计参与国家水体污染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纵向课题5项,参与化工园区和企业的污染控制措施提标改造的横向项目6项。经他参与发明的管式电催化膜电极技术装备投入产业化应用后,先后在江苏、山东等地的多个化工园区和企业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的预处理和工业尾水的深度处理,为太湖、长江、黄河等国家重点流域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他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了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与调试,得到了园区和企业的高度评价。为解决腾格里沙漠的污染问题,王祎多次深入沙漠地区开展科学实验,经过三年的攻关,运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对沙漠黑坑和重盐度芒硝湖进行有效整治,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
除了王祎,支部副书记王凌峰、纪检委员陈志鹏等同样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国之所需”紧密相连,取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的顶尖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上面。相关数据显示,该党支部成员近年实现了4项在废水处理技术中光驱动生物降解体系、微藻自絮凝、光启短程硝化和超滤催化膜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2020年9月-2021年9月支部党员累计发表论文7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26篇,一区SCI论文文章占54%(其中环境领域自然指数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和《Water Res.》4篇),申请发明专利53项,授权10项……
陈志鹏在EST发表论文
王凌峰在EST发表论文
谢佳在EST发表论文
为民服务:志愿奉献做表率
2018年,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对照《实施意见》中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在“对标争先”中做到“七个有力”的要求,着眼于强化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环生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抓手,重点推进了“灯塔”“培基”“暖风”“双促”“启航”“兰杉”六大工程的实施,从而确保了党组织在思想引领上有高度、在组织建设上有力度、在文化营造上有温度、在专业结合上有深度、在创新创业上有强度、在志愿服务上有广度。
灯塔工程:参加庆祝建党百年网络接力学“四史”活动
培基工程:参加国家公祭仪式
暖风工程:观看红色电影
双促工程:开展“绿色生活,环保同行”党日活动
启航工程:获得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金种子”孵育项目三星级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聚力实施的六大党建工程当中,“兰杉工程”积极倡导党员发扬学校的“兰杉”志愿精神,广泛投身校内外各项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践行党员的根本宗旨,厚植党员的家国情怀。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的时候能够担得起顶得上,才能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进而席卷全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支部首批返校的研究生党员全部报名参加了学校组建的“兰杉先锋突击队”。疫情防控中,他们闻令而动,奔赴校门、食堂、社区等各个防控点值守奉献。王祎、王凌峰、张潇月作为博士分队的分队长,更是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战“疫”的最前沿。支部党员累计总服务时长超过了500小时,不少党员在战“疫”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得到了师生的称赞与认可。2021年7月,疫情再次侵袭南京,支部14名党员再次集结投入到校园防控保卫战当中,他们连续5次参与核酸检测的身份核验工作,累计登记达6000人次。今年三月以来,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多地持续出现多点散发疫情,该支部的全体党员一如既往地逆“疫”而行,在服务奉献中当先锋做表率。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围绕着促进党员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与特色化,党支部制定并推出了通过书信陪伴山区孩子成长的“星火计划”,先后与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河南省汝阳县的基层农村小学建立起长效的联络帮扶机制。在与孩子们的书信往来中,支部党员们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与现实需求,帮助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努力学习,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党旗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谱新篇。以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为契机,环生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将围绕强化政治功能,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凸显标杆作用等方面聚合发力,探索出更多可供推广借鉴的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