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担当】“云端”探新知,你在“理”心上——我校教师在线教学小记

2022-05-01来源:宣传部 教务处作者:葛玲玲审核人:居里楷编辑:李英阅读:1959

3月中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热闹的校园学习生活节奏再次按下暂停键。虽然教学楼前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来往,但我校一切教学活动没有暂停,师生“云”上见面,共探新知。

学校教务处及时分析研判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提前制定相应的教学预案。在做好线上教学保障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探索改进线上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不变,精心准备

从线下转线上,变化的只有教学场所和环境,不变的是永远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的思想,不变的是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打折,老师们变身主播之前,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求,并根据教学计划,按照线上教学的特点,精心备课。

知识产权学院张颖露老师在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准备教学资源,如学习指引、电子版教材、PPT 课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和案例素材、相关文献、书目推荐等,张颖露老师还将很多功夫花在“了解学生学习意愿”上,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课前,张老师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上传到学习平台,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及学习意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晓哪些知识学生较为感兴趣,在学生的讨论中,知晓哪些知识由学生在线学习即可掌握,哪些知识需要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进行重点讲解。有了前期的这些摸索,张老师可以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时重心,有的放矢。

理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中心王广安老师认真构思教学内容的展现方式,备课时注重收集大学物理内容相关现象、小视频、国家相关领域取得的科学技术突破等素材,并创造沉浸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路跟着剧情走。通过具体实例和现象的剖析,逐步揭开物理规律的面纱。比如在讲角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给学生思考几个问题:现在流行的电动平衡车,只有两个轮子,它是怎样做到前后不倾倒的呢?单旋翼直升机为什么要有尾桨,没尾桨会有什么后果?猫从高空落地总能做到四肢先着地,它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走钢丝表演的人通常手里要拿着长长的杆子?课堂教学中,抛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思维沉浸于怎样一步一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讲解中。

教学内容更丰富更鲜活,线上精彩不断

为了弥补师生不见面授课中交流不够直接等问题,教师们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增加更丰富、生动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线上教学精彩不断。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将课堂变身“起航计划”创新设计工作坊。课程面向部分工业设计及“中英合作办学”交通工具设计大二学生,课程内容包括: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PRD文档写作、官网设计案例解析、线框图与高保真设计实际操作。课程通过“课赛结合”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投入,通过项目制教学的设计输出。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界面设计基础知识,掌握头脑风暴、高效会议、原型设计等方法,培养产品策划、创意思维与协作意识,一方面又可以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软件自主研发,突破创新。学生们实现了网课期间小组研讨、方案迭代、实时沟通、无缝对接的需求。

外国语学院杨蔚老师的《专用英语-口译入门》课上,有时就是一个线上演说现场。教师以现场演说形式,通过腾讯会议的音视频直播功能,在课堂开展口译技巧训练。教师随机指定学生以视频方式展示笔记,并进行口译,以观察学生口译、笔记情况;随即邀请同学点评,展开讨论,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之后教师以分屏方式共享参考笔记,针对共性问题答疑解惑。在3学时内,可完成约5段口译训练,45人的课堂可有60%的学生获得独立展示、生生互评及一对一教师反馈机会。

自动化学院闻枫老师的《工程电磁场》课,理论知识抽象,线上教学时更是难点。闻枫老师借助行业软件、网络资源、白板演示,建立与教学大纲对应的仿真模型、工程实例,通过创新的项目式实践教学方式努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结合课程知识、工程案例、仿真建模,将课程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方向的深入研究具有强力的支撑作用。通过提出具体的工程问题,将实际工程问题课堂化、模型化,让学生在课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通过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学科专业一体化、柔性化,让学生在项目式实践教学中,体验不同学科的交叉融通,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增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面感知学生参与度和认同感

中法工程师学院曹冬雪老师讲授的法语(II)课程,采用分组任务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建组,小组成员共同翻译歌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体会时态的用法,体验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做“摆渡人”的感觉。学习小组组长在学习通手机端提交小组翻译成果,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组的翻译并进行打分,实现组间互评100%,学生课堂参与度高。

机械工程学院王志明老师在线上教学时,采用动态板书的形式展示新知的推导、演算过程,详细讲解、分析新知识点。老师通过电子白板在线共享到学生的终端屏幕上,增加课件的实景可视性,使学生可以同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课件。教师将备课中精心设置好的问题共享给线上学生,以便于线上学生能精准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给学生以动态的讲解,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方式,开展课堂即时练习(实时统计正确率)、在线发起投票、分组讨论等形式,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师生交流无阻。教师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在线上课时对课件的标注,了解学生课堂上未听懂的难点,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化学与化工学院韩巧凤老师的《催化材料基础》课,主要通过布置作业及回答问题的形式考察同学们的听课情况,通过改变点评学生作业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从点评作业的方式感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认同感,全面了解在线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查漏补缺,重点跟进。韩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表扬了个别学生,然后发布标准答案,而且对大部分学生或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明确需要修订完善之处,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吃透课堂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