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百年荣光·书奋进之笔】专访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王国平

2021-12-31来源: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作者:王国平审核人:李涛编辑:曹佳音阅读:3814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也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奋进之年。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踏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勇担使命,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日前,校党委宣传部推出“承百年荣光·书奋进之笔”系列专访,邀请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结合规划的实施,畅谈本部门“十四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建设思路和发展举措。以此进一步提升南理工人对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在全校营造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

记者:目前,学校“十四五”规划已编制完成。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院长,请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介绍一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方向与重点是什么?请分别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来阐述。

王国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十四五”期间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推进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强化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三个一级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路径、提质增效,一是构建有高度的学科建设路径;二是打造有温度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产出有深度的教学科研成果;四是提升有力度的社会贡献,从而推动学院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提升。

力争到2025年,学院学科实力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明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凸显,高质量人才数量、团队建设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强化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特色和优势,保持国内排名第一地位,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具备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实力和水平,发射动力、流体动力和能源动力等各学科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备冲击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研究型学院的雄厚实力。

一是构建有高度的学科建设路径。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中关于“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国内前列学科、特色新兴学科’分类建设”的重要精神,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学科前沿,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院在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中的优势,提升在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贡献度;持续丰富力学学科内涵,挖掘力学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深度凝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特点,提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规模和层次。最终建成以兵器科学与技术为引领,力学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支撑,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学科发展格局。

是打造有温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着力推进具有国防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有温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紧密依托学院发展特点,引导学院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积极对标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符合学院学科特点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三是产出有深度的教学科研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导向,充分挖掘学院已有成绩,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提升学院原始创新能力,产出有深度的教学科研成果。着重加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创新模式,拓展思路,以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各教学科研团队的特点,瞄准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抢抓新战略、新机遇,以“大团队”促成“大平台”;持续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相关领域保持增量,充分发挥学院在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中的特色与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布局;着力培育高质量成果产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国防科技工业和人才培养需要,围绕核心指标找不足,聚焦核心任务争取突破性成果,努力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国防自主创新研究、国家一流教学成果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是提升有力度的社会贡献以国家需要为目标,引导全院教职员工坚定“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初心使命,立足自身岗位实际,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提升学院有力度的社会贡献。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解决国防卡脖子问题为己任,推动学院科研成果转化,持续产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科研成果;着力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立足学院学科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青年师生走出去开展学术交流,吸引校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来校研讨合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品牌;着力培养社会精英人才,引导学院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军工精神,涵养报国情怀,力争在各行各业中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

记者: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院长,请您谈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将通过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

王国平:学院将采取以下6个措施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

一、强化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学院改革发展

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在学院发展中的政治、组织和服务功能,加强对学院学科发展、人才队伍、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等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落实,为学院内涵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学院“持节修艺、明德担道”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制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强化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理念,立足学院实际,全力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

二、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品牌,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培养、品行塑造,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精心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评价体系,促进本研博贯通,进一步争取学生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学术讲座、课外科技活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依托学院“兵器”教学中心和“能源动力”教学中心作用,持续加强学院专业建设,做好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项目的培育,产出有影响的教学团队与教学改革成果。

三、瞄准前沿凝练方向,促进多学科协同发展

瞄准前沿发展方向,聚焦学科特色,建立以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牵引,以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为纽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围绕国防自主创新、前沿基础与学科交叉凝练学科发展重点方向,推动各学科实现理论突破、技术突破和产业突破;快速推进中国发射动力学学会成立,为创建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会提供组织平台;建立“学科牵引+团队建设+引育并举”梯队型团队群,推行学院资源进团队的引育并举措施,凝聚建设力度,产出高质量成果,保障学科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人才引育路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紧密围绕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研究型学院总体目标,坚持“学科-方向-团队-平台-育人-成果”六位一体联动发展的师资队伍工作思路,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以科研人才和团队建设为核心,依托大团队、搭建大平台,丰富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规模,重点强化团队引人、团队育人,统筹资源,优化配置,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育,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符合学院学科特点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学院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五、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提质增效

紧扣国家“双一流”评价体系,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建设成长型团队、培育新兴团队,有效提高学院科研规模和科研能力,论证成立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以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为助力,凝练基础前沿和国防特色,做强存量、做大增量,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集中精力产出高层次的科研成果。重点凝练和拓展多领域系统动力学、智能减振技术、新型能源技术、新型节能材料与器件等前沿交叉科研方向,支撑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并通过验收;进一步强化特色与优势,研发自主可控复杂装备多体动力学大型软件,引领规划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发展,提升减振降噪水平和装备性能;加快布局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强主管部门、学校、学院与团队联动保障机制,强化军工特色优势。

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

立足学院学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做好前沿交叉论坛、青年学者交流会等品牌活动,积极选派师生出国访学交流;充分发挥学院近年来引进海外留学青年教师的资源和积极性,强化外专项目的申报,开设国际课程,积极筹划“111引智计划;快速推进主办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进入SCI,成为国际顶刊;推进主办常设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成为顶级会议,有效提升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请谈谈能动学院将在学校十四五期间发挥怎样的作用?开局之年重点推进哪方面工作?

王国平:“十四五”期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将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学院现有优势和特点,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人才培养成效、持续在国家重大科研领域保持增量、提升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声誉,为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能动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充分利用好学院四十周年院庆契机,凝心聚力,广泛调研,围绕学科团队建设、学术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创新举措,为学院“十四五”快速发展开好头、谋好篇、布好局。

一是在回顾学院四十年历史中坚定发展信心。编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志,梳理了学院40年发展历史,总结了学院40年实践历程与办学经验,为学院师生成长与发展坚定了信心;凝念了学院“持节修艺,明德担道”的办学理念,鼓励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军工精神、涵养报国情怀,求真学习、练真本领,用信仰和追求、胸怀与责任,勇于担当、践行使命。

二是以大平台汇聚优势力量助推学院发展。今年7月,在学校大力支持下,聚焦重大战略技术与前沿问题,举办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科技活动周,活动汇聚了国内外30位院士在内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为主规划论证了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科学中心;主办主编《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入选2021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筹办了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由于疫情延期到2022年在南京举行),主办了第一届江苏省研究生能源/兵器/力学前沿交叉学术创新论坛,主办了首届全国无坐力炮及弹药系统学术会议,有效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助推了学院发展。

三是以科研团队建设驱动学院教学科研产出。制定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以团队建设为导向的发展规划,构建领军型、成长型、培育型的梯队型团队群,鼓励青年教师融入团队,有效推动学院教学科研产出,主持获批国家重大软件项目、火炸药创新专项、振动噪声重大项目等10多项,总经费超3亿元。

四是以高层次人才培育强化学院人力资源保障。制定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育“引航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传薪火、铸师魂”2021年教师节庆祝大会、“弘扬师德风范,潜心立德树人”系列座谈会,进一步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青年教师的引育,做好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育,助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助推学院发展的学术领军人才。


  院长简介:

    王国平,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力学进展》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发射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防卓越青年基金、JW科技委前沿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合作出版专著4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8项、软件著作权8项,制定国家军用标准和中国兵器行业标准23部。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均排名第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排名第3和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