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也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奋进之年。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踏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勇担使命,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日前,校党委宣传部推出“承百年荣光·书奋进之笔”系列专访,邀请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结合规划的实施,畅谈本部门“十四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建设思路和发展举措。以此进一步提升南理工人对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在全校营造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
记者:目前,学校“十四五”规划已编制完成。作为环生学院的院长,请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介绍一下环生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方向与重点是什么?请分别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来阐述。
李健生: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在深入研判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了学院“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研究型学院”的定位、目标、路径和举措,提出以为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日益增长的不可或缺贡献为担当,锚定长远发展目标,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完成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前5‰,“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进入ESI前1%的发展目标。
“十四五”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长远发展目标,坚持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和“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建设目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的国家需求和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学院多学科优势,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发挥好制度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院将围绕立德树人宗旨,充分发挥学科的龙头作用、学者的核心作用和制度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未来五年,学院力争汇聚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青年人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在工业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及工业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形成引领学科方向的一流学术团队,产生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能力稳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优化,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到“十四五”末,学院的学科实力更加突出,国内外声誉明显提升,汇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发展潜力的学术队伍,建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产生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日益增长的不可或缺贡献。
记者:作为环生学院的院长,请您谈谈环生学院将通过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
李健生:学院将围绕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研究型学院的定位,按照坚持党的办学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围绕以上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学院提出了学科、人才、核心指标、师资队伍、实验平台全面发展的“五大提升计划”,具体举措如下:
学科实力提升计划。依托学院国防环保和化工污染控制等研究领域的特色与优势,以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基础,以“交叉创新、特色发展”为主线,聚集和优化校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围绕我国亟需解决的环境健康问题,强化特色学科优势,培育新兴交叉方向,支撑环境、生物学科整体水平提升。
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积极探索科教融合、系所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生科实践创新能力;以高水平基础科研为依托,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优秀科研成果进课堂,大力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核心指标倍增计划。结合国际环境学术前沿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需求,通过扶强拓新、交叉融合,重点围绕环境生物、环境纳米、环境健康及生物合成等研究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发,提升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水平。
领军人才突破计划。围绕学科发展内涵,依托学科特色优势方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大一流师资引进、培育和托举力度,以扩大青年拔尖人才储备为基础,以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育为突破,以破除体制机制桎梏为保障,激发人才活力,力争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一支支撑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流师资队伍。
平台内涵提升计划。充分协同、完善学院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校级科技创新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功能定位,在硬件建设、团队组织、方向凝练等方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类实验平台的高水平基础研究能力、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及产业服务与发展支撑能力,提升科技成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学院将进一步认真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学院学科建设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强化各类资源共享机制,合理分配使用教学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和经费,提高平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拓展海内外人才引进渠道,依据学科发展需求,统筹人才资源配置;进一步建立完善内部与外部监督体系,从组织保障、资源统筹和管理监督上为学院“十四五”建设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记者: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请谈谈环生学院将在学校“十四五”期间发挥怎样的作用?开局之年重点推进哪方面工作?
李健生:环生学院以做日益增长的不可或缺贡献为使命,助力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院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聚焦立德树人,以原创学术成果产出为牵引,全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力争在高层次成果奖励及重大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提升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声誉,构建高效共享的院级公共平台,为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氛围和条件。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呈现出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是学科建设取得突破:环境与生态学于2021年7月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成为我校继工程、化学、材料和计算机之后的第五个ESI前1%学科。我校“环境与生态学”从2016年1月份的267次引用和8.6%的趋近度起步,仅用了5年半的时间,实现了ESI世界前1%的突破。此外,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验收评估结果为优秀。
二是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全国200个上榜院校中位列25位,处于A类方阵,生物工程在全国147个上榜院校中位列35位,处于B+类方阵。生物工程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专业。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1.07%,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为100%,均位居全校前列。
三是成果获奖、重大项目和高层次论文等方面成效喜人:获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第二单位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一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4项(含联合重点项目1项);在Nature Sustainability和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SCI/E收录文章数量147篇(其中A类56篇,B类58篇),高质量期刊论文占比为77.6%。
院长简介:
李健生,从事面向污染控制的膜分离及催化技术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ES&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6篇,其中一区79篇,1篇入选2019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3篇ESI热点论文,11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内封面(底)论文。SCI引用9100余次(h因子51),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指导的博士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高廷耀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2项)、南京大学全兴环境基金优秀学子奖、奥加诺(水质与水环境)奖学金、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等并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