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视角前沿论坛

2019-12-18来源:外国语学院作者:王雪纯 顾银霞审核人:仵林军编辑:代成阅读:1729

12月14日至15日,外国语学院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三报告厅举办“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视角前沿论坛”。学院邀请到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语言学系Doris Payne教授和Cynthia Vakareliyska教授,以及东亚语言文学系的Zhuo-Jing Schmidt(井茁)和石慧博士。本次高水平学术论坛也吸引了多名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大学等院校的业内同行师生。

12月14日上午,外国语学院杨蔚副院长主持了开幕式,介绍了四位专家,讲座全程由陈莹教授主持。开幕式结束后随即开始第一场讲座,主讲人为Zhuo-Jing Schmidt(井茁)教授,题为 Counterfactual Thought,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主要从两个新的证据来回顾了反事实推理的相对性争论。井茁教授指出,反事实推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经验,存在于社会心理学等各个学科之中。同时,她还说明了传达反事实思维时,多种语法和语用范畴相互依存,以及平常交流中反事实语言的作用。第二场主讲人Cynthia Vakareliyska教授带来了题为Data from Aphasia as a Source of Evidence on Normal Language Processes的讲座,讲述了两个有关失语症患者的个案研究,讨论了有关失语症患者在表达时语序以及格指派错误的现象。

14日下午第一场讲座的主讲人是Doris Payne教授,讲座题为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Nilotic Directionals: Come and Go。 Payne 教授对于尼罗河·撒哈拉语系(Nilo-Saharan phylum)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两个常见的趋向动词类别“Itive”(意为“come”)和“ventive”(意为“go”)的语义延申和语法功能。在第二场讲座中,石慧博士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并在讲座下半场进行了R语言入门培训,通过预先准备的R脚本带领到场师生一起动手实操。

12月15日的讲座第一场讲座的主讲人为Doris Payne教授,题为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Pilaga (Guaykuruan) Directionals: Come, Go, Opposite, and 11 More,本场讲座是14日讲座内容的延伸。Payne教授对皮拉加语(Pilaga)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14个趋向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第二场讲座的主讲人为Cynthia Vakareliyska教授,讲座题为 A New Borrowed Analytic Construction in Inflectional Languages: The Adoption of English [N[N]] Phrases into Slavic Languages。Cynthia教授主要讲述了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中斯拉夫语族(Slavic group)借用英语中[N[N]]短语的现象,并通过收集多种斯拉夫与(克罗地亚语、马耳他语、保加利亚语等)媒体语料,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15日下午井茁教授以Gender in Translation Across Typological Boundaries为题,通过对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英文和德文译文中性别的翻译研究,阐述了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译文中对性别意义处理的演变,以及与同时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对应。

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积极提问,与四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外国语学院赵雪琴院长、杨蔚副院长向四位专家赠送礼物,四位专家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四位专家所展示的有关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也激发了师生对于功能语言学的兴趣。

据悉,下周本次论坛系列讲座将迎来最后一位重量级专家---俄勒冈大学语言学教授Scott DeLancey,讲座名为:The Origins of Sinitic(23日)与Nominalization in Tibeto-Burman Syntax(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