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百年荣光·书奋进之笔】专访发展规划处处长易文斌

2021-12-03来源:发展规划处作者:易文斌审核人:李涛编辑:陈育凡阅读:3466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也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奋进之年。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踏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勇担使命,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日前,校党委宣传部推出“承百年荣光·书奋进之笔”系列专访,邀请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结合规划的实施,畅谈本部门“十四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建设思路和发展举措。以此进一步提升南理工人对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在全校营造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


       记者:目前,学校“十四五”规划已编制完成。作为发展规划处负责人,请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介绍一下发展规划处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是什么?

      易文斌:学校“十四五”规划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新发展机遇与挑战,根据国家战略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各次全会精神为引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等文件要求系统谋划和编制,秉承“为国铸利器、为党育英才”的信念,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共识。发展规划处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牵头部门,始终站在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积极做好“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指好路、定好位”。

       一是找准出发点,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学校于2019年6月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2020年正式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并成立“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经历前期研究、形成思路、调研论证、草案研讨、审定发布等阶段,历时两年有余,修订30余稿,经历了专家咨询会、发展规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暑期工作研讨会、学校第九届二次教代会、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等全校性讨论审议,充分征求吸纳了学校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教学科研机构、老师、同学、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以及上级部门的新要求,经二十余次整体性修改,目前已正式向全校师生发布。“十四五”规划主要包括: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9个专项规划和18个教学科研机构规划。


       二是把握切入点,系统谋划学校发展内涵。学校“十四五”规划充分总结“十三五”发展取得的成效,全面分析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面临高等教育、工信系统、国防行业、江苏发展等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以党建、文化、改革为三大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强国使命、高质量发展和开放融合的基本原则,实施一流学科体系建设,一流创新人才培养,一流人才队伍引育,一流科研水平提升,一流对外开放办学,一流办学环境优化六大发展任务,设立38项主要指标,力争“十四五”末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特色基本形成,具备冲击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厚实力。

       三是抓住着力点,统筹推进学科体系建设。除了总体规划外,发展规划处还牵头承担了学科建设规划和校园条件建设规划两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学科发展模式,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国内前列学科、特色新兴学科”分类建设,构建“1+5+10+N”高峰高原学科体系,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高峰学科辐射力不断增强,若干个学科特别是国防特色主干学科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能力和水平,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水平和实力大幅提升,打造特色应用型文科品牌,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安全工程等领域产生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完善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生态体系,为加快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四是保障落脚点,持续优化校园条件建设。坚持办学需求导向、质量目标牵引。深入把握“双一流”建设内涵要求,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建设。以国家创新平台体系优化调整为基础,构建重大平台。统筹配置各类资源,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保障条件,建成与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基本办学条件,全力推动“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优化校区功能布局,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凸显校园优美环境,汇聚多方办学资源,打造布局合理、功能突出、环境优美、运行高效、昂扬和谐的高品质校园,在推进“一校三区”高质量建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归属感和幸福感。


       记者: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请您谈谈发展规划处将通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

      易文斌: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编制和统筹部门,发展规划处将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的举措,来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

        一是高标准分解规划任务。一分规划,九分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是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行动蓝图,也是全校师生员工集体智慧和发展意志的结晶,而规划任务分解是确保规划任务落实的关键环节。发展规划处协同专项规划牵头单位,结合专项规划和教学科研机构规划,做好规划重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建设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统筹国家、地方等外部资源投入,把握关键任务和重要节点,以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有力支撑学校整体规划的落地实施。此外,学校将以“十四五”规划作为年度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把规划完成情况作为单位年度考核、干部教师评价的重要参考,力求在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

       二是高质量谋划学科布局。学校紧密围绕百年办学目标,明确“十四五”期间“1+5+10+N”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发挥“兵器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引领作用,建设形成以服务满足国防现代化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标志的学科体系,支撑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打造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向三大一流学科群跃升。持续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完善“小综合”学科布局。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调整学院学科设置,力争在相关领域实现重大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突破。进一步创新学科管理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三是高品质打造校园环境。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优化办学空间,汇聚办学资源,在推进“一校三区”高质量建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统筹推进“一校三区”建设,南京校区实施校园环境品质“提升计划”,有序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建设。江阴校区持续完善基础条件设施,逐步实施校园二期建设。盱眙校区启动基础配套、试验设施建设。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科建设方向,加大基本办学条件建设,重点建设人才培养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校园基础设施。

       四是高站位推进改革深化。围绕优化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在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项目精细化管理、学科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保持好改革的定力和节奏。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系统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全面梳理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构建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南理工办学特色的一流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深化新征程综合治理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教授治学,强化学术权力,突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全面深化新形势资源配置改革,构建以学科建设质量、特色、贡献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框架,推行二级单位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人财物全成本核算机制,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益。进一步拓展“输血渠道”,深化部省共建,推进校地融合,加强服务面向和服务水平,以更大的贡献争取地方和社会资源支持。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请谈谈发展规划处将在“十四五”期间发挥怎样的作用?开局之年重点推进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易文斌:“十四五”期间,发展规划处将继续做好学校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对外开拓的先行军和战略谋划的智囊团。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发展规划处以深化落实学校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持续推动学校各项重点任务为己任,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首先,抓好一流学科

       一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发挥“兵器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引领作用,实施学科水平“攀登计划”,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交叉融合,打造“1+5+10+N”学科体系。二是持续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聚焦“两个强国”建设和国防科技创新需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教融合,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与办学水平。调整学院学科设置,新建一批学科交叉发展平台。三是深入推进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工作。按照学校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布局,面向材料、光学、电子、信息等前沿交叉领域,加快建设前沿科学研究,探索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特区”政策,打造成学校基础研究领域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

      其次,抓好校区建设

       一是南京校区实现品质提升。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开展校区校园规划修编,优化校园功能区域布局,推进办学资源有偿使用,满足办学规模发展需求。实施汤山分部征地扩容,建设校园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办学条件,优化军工试验中心运行机制和国防试验区功能布局。建设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汇聚国防行业创新资源,打造智能制造研发高地,推动成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长三角创新研究院,统筹齐齐哈尔和平重工集团、西北工业集团、北方华安工业集团等企业入驻创新港,推进校地高品质融合发展。二是江阴校区实现高效运行。从校区发展、学科布局优化调整的角度,着眼长远、立足地方实际,统筹谋划好江阴校区的学科布局,做好相关学科落地建设的调研论证和推进工作,同时同步推进、匹配相关学科资源、项目资源的配置。三是盱眙校区推进取得突破。着眼学校国防科研试验能力长远发展,推动“两基地一中心”有关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生态红线调整、土地分批划拨等前置工作,成功举办校区建设开工仪式,统筹各类条件建设资源进行分期建设。

       三,抓好开放布局

       一是提高站位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围绕两个强国、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进一步谋划推进有关具体对接举措,将已有的网络安全学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江苏省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载体高水平建设好,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示范点。二是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积极对接服务工信部的重大工作部署,坚持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将优质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向地方辐射。聚焦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以学校电子、信息、光学、控制、计算机等信息科学为基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切入点,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推进校地融合,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三是积极融入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对接服务南京市“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协调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建设工作,推进创新港入驻项目落地,取得实质性建设成效。

      四、抓好“十四五”规划

      一是高效率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分解。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科学分解规划目标,实现规划方案项目化,项目进度节点化,节点任务责任化。根据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目标,分级研究规划实施路径,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系统化推进全年重点工作,提高规划实施效率。二是高标准监督“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制改革文件精神,高标准开展规划落实督查督办和考核工作。加强规划实施的过程指导,及时进行统筹调配,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将年度规划任务落实与领导班子聘期考核、单位年度考核有机结合,深化综合改革,凝集发展力量,形成发展实效。

      五、抓好改革深化

       一是持续关注和支持学院的改革发展。改进和完善学院办学水平考核机制,实现学校规划目标、KPI考核目标与学院目标任务的有机衔接。在规划制定、资源配置、经费分配、人事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学院为主体的导向,以更加信任、充分授权的姿态支持学院的改革发展,不断推进学校办学重心下移。二是协同推进资源配置使用机制的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科、重大项目为牵引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方向与学校发展主线的契合度。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拓展思路,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共建模式,拓展学校办学资源。三是加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机制,细化流程、精细管理,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探索研究项目建设的外包和建设服务社会化。在新增建设项目中探索推广竞争性的房屋有偿使用机制,统筹科研经费解决学校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中的自筹经费来源,缓解学校办学经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