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党中央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当年长征的出发地赣州于都,向全党发出“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的伟大号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时代南理工跨越发展的“新长征”,努力用担当作为诠释和践行“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办学初心,应该成为每一个南理工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这既是适应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学校广大师生共同期许、凝聚学校跨越发展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
凝聚奋进力量,要突出政治领导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这是个根本问题,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含糊和动摇。当前,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进一步明确“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坚持党建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不断夯实学校党建基础,以一流党建力促“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把党的主张、党的决定贯彻到高校工作各方面,全方位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
凝聚奋进力量,要聚焦立德树人的“精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66年来,学校始终不忘“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初心和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国防现代化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中坚力量。迈入新时代,我们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以“大工程观”为理念,围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建立集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人才、理工文融合人才、国际化人才为一体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造就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
凝聚奋进力量,要拓展科学研究的“广度”。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提升科学研究的内涵和质量,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我校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神圣使命,科学研究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66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继续坚持“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打造“1+3+8+N”的学科创新体系,聚焦聚力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紧抓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瞄准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建立代表行业和领域最高水平的研发体系和平台,不断强化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凝聚奋进力量,要锤炼干部队伍的“纯度”。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担当意识、干事本领,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变成深化改革、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变成为民、利民、惠民的成效清单,让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要求,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领导干部要聚心聚力谋发展,共同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将担当之责落在心里、扛在肩上,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真正成为发展的“领头羊”,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实现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历史性跨越,当好新时代南理工事业发展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