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担使命 砥砺奋进奏华章
——南京理工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2024-07-20来源:宣传部作者:综合审核人:李涛编辑:曹佳音阅读:21

编者按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我校师生热切关注,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学习研读全会公报。围绕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等重要论断、观点,师生展开了热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具体任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南京理工大学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围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遵循“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原则,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矢志培养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军工底色、工信特色”思政工作体系,继续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传承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评价考核等改革措施落地见效,锚定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放松,持续提升领导干部谋划改革体系的能力、推进改革举措的韧劲、提升改革成效的担当,打造一批创新引领、惠及师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成果,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南理工智慧和力量。

——校党委书记 张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京理工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勉励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责任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系统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校三区”建设、“十五五”规划制定等,不断完善“强基拓新”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坚持以实现“四个零距离”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打造国家重大创新平台集群,着力强化学校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发挥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特色学科群优势,聚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动高层次科研成果在新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转化,为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奋力书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南理工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 付梦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教育、科技、人才,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学习会议精神后,我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在肩。一生奉献给国家和民族是一种幸福,指引我攻坚克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向前。我将秉承科学家精神,继续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勇担强国使命,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科技强国建设,潜心研究、创新争先,为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南理工力量!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材料学科领域的高校科教工作者,我深感振奋,也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国家级项目和科研平台为支撑,着力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与此同时,我们将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潜心钻研“卡脖子”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努力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把实验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南理工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我认真学习了全会精神,备受鼓舞,特别是关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部分,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深入国际交流合作,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立足学校国防教育特色,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国防需求,注重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探索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国防事业。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朱俊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全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学校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力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化基于“四个零距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一体六翼”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积极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南理工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雄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全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了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人才激励机制等重要改革方向。下一步,学校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引才机制,以更加前瞻开放的格局汇聚全球优秀人才;坚持系统观念,以更加系统创新的举措培育高水平人才;深化评聘改革,以更加科学多元的评价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营造人才发展“小气候”,形成人才聚集“大生态”,全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 韩晓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举旗定向、擘画蓝图,彰显了引领时代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伟力。尤其是,全会在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科技发展、人才培育基础在于教育,关键在于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今年是学校“强基拓新”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一年,我将带领新成立的新生学院全体人员,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涵养催人奋进的学院文化,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规范,打造奋斗进取的人员团队,围绕通识教育、大类招生、书院培养、专业分流等方面,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新生学院,为培育更多“工程精英、社会中坚”打牢坚实基础、注入强劲力量。

——国家教学名师、新生学院院长 柏连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制定学校“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调融合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全力以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中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规划处处长 丁大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正值我校“强基拓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坚持“学生为本,强基为根,实践为要,融通为径”,推进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转变,实施以“大班授课,小班辅导”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强化“基础-综合-创新”实践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学院+书院”综合育人模式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免遇到困难和挑战,我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形成改革合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南理工教育教学改革特色模式。

——教务处处长 姚文进

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心。在此背景下,学校要聚焦科研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组织优势力量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建立健全项目遴选、评估、监管和激励机制,确保科研资源高效配置,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此外,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汇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攻克国家重大科技难题和前沿科学问题,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提升高校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以实干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赓

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主基调,明确了具体方针。研究生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其内涵,继续加强思想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将全会精神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继续深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持续推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同科技攻关、高效成果转化,围绕南理工“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全面提高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会议再次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我们将深入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生工作“力争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秉承“严管厚爱、求实争先”的工作理念,全链条推进“招生-培养-发展”一体化建设。立足学校发展“全局”,谋划学生工作“一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服务支撑“强基拓新”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以“敢争第一、勇创唯一”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生工作处(部)处(部)长兼人武部部长 于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擘画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改革发展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了突出的位置,鲜明地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进行专章部署后,再次进行重大部署。创新,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江阴校区作为学校“一校三区”重要组成,要主动担当和自觉融入学校发展大局,一是聚焦“工程精英、社会中坚”培养目标,大力拓展资源、提升品质,高水平保障“强基拓新”改革实施,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二是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将学业建在产业上”的发展思路,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实施好企业博士后制度,打造好数字创新港,更好地让学校的科技、人才资源转化为企业技术攻关、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动力”。

——江阴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易文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号角,我们无比自豪、倍感振奋、满怀期待。全会为我院加速发展成国内一流研究型学院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强化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兵器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对新质战斗力贡献高地提供有力支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急需学科专业,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升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把重大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陈龙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坚强的政治定力。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与人才三大核心要素,坚持高质量发展、安全稳定发展、创新引领发展,纵深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之以恒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化学与化工学院将继续传承弘扬“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学院精神,践行“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使命担当,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事业中奋勇前进,为国防现代化做出南理工化院人的贡献!

——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 沈锦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坚定了全党全国全军统一意志、同心奋斗的坚强决心。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践行“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电光精神,将“敢为天下先、敢为时代先、敢为改革先”的冲劲闯劲发扬光大,扛牢主干学院尖兵责任担当,加快推进学院综合改革,持续优化院内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教学、有组织管理,力争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统筹党建创优与事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社会服务全链条贯通,坚定不移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学院,为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电光智慧与力量。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徐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再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经济管理学院会通过各种制度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经济管理人才,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王玉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部署后,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自动化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党建创标杆、学科争一流、文化暖人心”为发展目标,以“五双融合”党建特色推动一流研究型学院建设。瞄准“两个强国”战略需求,积极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建设,围绕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国家重大工程武器装备等领域的重大工程,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室建设。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点加强火力控制、指挥控制等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建设,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培育新质生产力,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突破。同时,进一步深化学院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激发动力、破解难题,以积极的改革姿态和首创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自动化人的智慧和力量。

——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 屈艺

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宝贵机遇。作为一名材料专业研究生,我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已经成为指引我们科研方向的明灯,未来我们要扎实打牢基础学科知识的根基,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吴建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了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性。作为环境领域的博士生党员,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立足自身专业领域,投身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学术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解决环境领域“卡脖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姚怡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