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并举,激发活力,师资队伍建设再创佳绩

2022-10-13来源:人事处作者:刘力审核人:郭健编辑:陈育凡阅读:6337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建思政、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协同发展、校园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此,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旨在充分展现南理工人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汇聚起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筑牢学校内涵式发展之基,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引进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师资队伍“卓越计划”,培育领军团队,不断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特别是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的一流人才队伍引育工程,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再创佳绩。


强化发展规划引领,明确人才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聚焦一流师资、一流培养和一流人才的发展规划,学校明确了人才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转变人才队伍规划制定的模式,将人才队伍规划和学科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以学科建设目标为牵引,进一步明确各学科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的需求,分学科、分阶段制定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以规划指导行动,以目标反馈考核,有步骤、有目的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在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的同时,做好紫金人才体系的建设规划,在学术准入标准、薪酬待遇、聘期任务和考核流转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构建支撑学校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领军型人才培养,院士增选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养成,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完善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在坚决把好教师“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奖惩关”的同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关心关爱教师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校党委书记张骏为新进教职工上入职教育“第一课”


校长付梦印院士与青年教师座谈

通过突出典型树德,优化荣誉奖励体系,大力选树师德典型,生动讲好师德故事,营造尊师氛围,激励全校教师见贤思齐、奋勇争先,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学校先后涌现了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教师团队、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优秀群体以及一大批先进个人。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


深化人事综合改革,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突破

作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遵循各类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运用职责任务、考核评价、绩效分配等“指挥棒”作用,实施“三年三步走”人事综合改革,推动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推进教师岗位聘任和绩效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岗位聘任为基础的绩效分配机制改革,以核心办学指标作为绩效导向,树立全员岗位聘期意识,分类设岗、优绩优酬,完善能上能下、评聘分离的聘任制度。二是建立完善以品德、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在各类考核评价中突出代表性成果的质量和贡献。结合教师岗位特点,专设通道,分类评价,畅通发展,构建“四型七类”职称评价体系,激励人人尽展其才。三是推进构建紫金人才体系,以打造核心师资队伍为重点,同时围绕推进思政队伍融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整体谋划,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构建全校一盘棋、部门成合力的统筹融合工作格局。


人事综合改革“三年三步走”



构建“四型七类”多元评价体系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师资队伍规模明显提升

围绕学科及团队建设需要,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为重点,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引进工作。通过连续十二年举办海外青年学者“紫金高层论坛”,为青年人才引进工作打造了品牌效应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学校海外引才的影响力。


学校积极建设海外引才工作站,已初步完成日本、新加坡、德国、瑞典四家引才工作站,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积极布点。


联合多家军工集团,创立“高校+军工集团“双轨制联合引才模式,已有13人依托集团入选海外人才项目,引进后将从事国防科研一线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国防民生等重大科技领域。


与此同时,学校及时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完善引才机制,加大博士后队伍储备,将人才引进纳入学院考核指标、绩效分配KPI指标、高层次成果奖励体系等,进一步激发学院、教师引才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累计引进教师1100余人,副高以上占比35%,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占比52%,取得海外名校博士学位占比21%。师资队伍规模提升至2300余人,其中具有海外经历比重提升至44%,师资队伍规模大幅提升,结构明显优化。

专任教师博士化率、学缘、职称、海外经历、年龄结构现状


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高层次人才队伍既是增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力量,也是学校发展的能源和动力。按照“大师+团队”的建设思路,学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注重顶层设计、提前谋划、定向培育。在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的基础上,2014年起实施了“青年教授选聘计划”,累计选拔158位35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直聘教授职务,并重点进行支持和跟踪培养。其中45.2%已成长为国家级人才或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学校实施高层次人才津贴单列,建立高层次成果奖励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入选者7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152人次,包括工程院院士4人,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7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7人等;另有1位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奖、1位教授获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5位教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新增国家级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7个。国家级人才数量“倍增”趋势明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