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1 + 1”思政课教学系列研讨会

2022-06-21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于悦 姚在先审核人:季卫兵编辑:李英阅读:2103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三全育人”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1 + 1”思政课教学系列研讨会,以探索学校与学会、社会团体、博物馆等校外机构合作的新形式,拓展教学渠道,助力课程建设,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共同体,达到协力推进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一流学科建设的功效

615日,由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江苏省太平天国史学会、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南京理工大学“求真坊”名师工作室、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1 + 1”思政课教学系列研讨会首场活动在太平天国博物馆举办。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江苏省太平天国史学会的专家学者,南京市博物总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以及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省内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代表,共计30余人。

研讨会开幕式上,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英致辞,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奎介绍学院情况。杨英表示在新时代校合作的大背景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努力成为各大高校中小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基地,更大程度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李俊奎表示学院将积极通过与国内相关机构、团体共同开展集体备课会,共建“大思政”格局,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

在教学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和省内外高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就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讲好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近代农民运动进行了深入研讨。各位教师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纲要课教学应以“四个选择”作为贯穿课程始终的教学目标,结合中国道路探索来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起落的过程;应从史料出发,采用不同立场、不同视角的史料综合剖析历史,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应全面深刻地讲透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使学生准确把握近代中国农民运动的成败得失。

与会专家则从校馆思政共建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将太平天国置于中国近代史进程中,从晚清的社会危机论述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同时,充分利用南京丰富的历史文物,挖掘其价值,用文物串联历史,“以物论史”“以史增信”,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这段历史。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走访历史遗迹,以实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博物馆系统也会一如既往地敞开大门,欢迎学生积极参与文物宣传和保护工作。

在最后的总结致辞环节,江苏省太平天国史学会会长李玉教授从课上与课下、课前与课后、课本与课程三重角度充分肯定了本次备课会的意义,期待高校与学术团体、文博机构能够实现常态化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思政课。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感谢各方努力促成本次集体教学研讨会的举办认为高校需要上好思政课,博物馆要做好社会服务,共同的目标都是铸魂育人。为此,他倡导加强校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单位特长,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