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心·聚力发展】专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薄煜明

2020-06-12来源:研究生院作者:薄煜明审核人:编辑:陈育凡阅读:3004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击楫勇进在中流,站在接续奋斗的新起点,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党委宣传部现策划推出“聚焦中心·聚力发展”系列专访,邀请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落实年度主要工作、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为“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具体举措作深度解读,从而充分体现各部门如何以更强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记者:结合学校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请谈一谈部门落实相关目标任务的计划举措。

薄煜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研究生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精神与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双一流”建设、完成“十三五”规划、巩固和深化工信部党组巡视整改工作成果等全局性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质量观,深入推进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优化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工作协同机制,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水平。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完善学位点布局。持续推进学位点2020行动计划,优化学科点布局,重点围绕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组织开展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点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增列申报工作。

需求牵引,择优招生,严把入学质量关。筹做好各类各阶段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通过多种方式录取优秀考生。实施《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方案》,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继续实施“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推行科研经费支撑博士培养的新机制。

开拓思路,多措并举,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一批研究生精品课程。推进产学深度融合,拓展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探索基于学科特色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统筹双校区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江阴校区试点探索专业学位项目制实践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持续完善培养条件。

加强管控,夯实责任,优化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位论文过程管控,完善预警机制,落实以导师为核心的多元责任制,强化学位评定分委会指导和协调,提升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与通报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分析体系。探索科学质量评价体系,破除论文“SCI至上倾向,建立多样化的学位授予标准、导师遴选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记者:处在全力实现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关键起步阶段,请谈一谈如何统筹推进防疫工作与事业改革发展。

薄煜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研究生院迅速反应,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成立防控工作小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多次召开“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视频会议,制定并实施《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返校期间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组织和实施好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招生、在线教学、学位申请、学生返校等工作,实现“延期不延教、延期不延学、延期不延导、延期不延研、延期不延毕”。

云招生。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完成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成绩复核、复试线公布、复试录取及第二批博士招生准备工作。按照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稳步开展2020年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学校共设置了313个网络复试考场,近1600名教职工参加复试工作,4800余名考生顺利完成复试,目前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平稳收官。

云教学。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和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及时出台《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工作的通知》等工作通知,做好课程教学整体规划,明确在线教学工作要求,为研究生在线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目前,共开展636门次研究生课程的在线教学,19255人次研究生在线上课,教学秩序平稳有序。

云答辩。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实施《2020年春季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方案》,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审核均在线上进行,并在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基础上,采取远程视频答辩等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截止目前,共有1934名硕士和15名博士通过远程视频答辩,并授予学位。

云打卡。细化明晰培养单位、导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责任,加强防疫宣传和人文关怀,及时传达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和具体要求。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作用,构建规范、高效的信息反馈网络,实施“网格制”管理,严格落实“日报制”“晨午检”制度,每日掌握学生动态和健康状况,明确信息报告责任人,加强填报监督,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云毕业。421日,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付梦印校长作了题为《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的讲话,结合突如其来的疫情,号召全体毕业生从中汲取担当、学习、奉献和团结的力量。全体毕业生及其亲友、校友通过网络参加了毕业典礼,毕业生、导师及亲友在云端相聚,4万多人在线同步收看,以别开生面的形式,为2020届研究生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错峰返校。会同学工处等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学生返校工作布置会,制定《学生返校报到须知》《学生返校报到日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开展学生错峰返校工作。根据上级部门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制订《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在校研究生学习生活和教育管理工作的相关安排》,细化有关单位、培养单位、导师、学生防疫责任。419日至23日,完成17472017级全日制硕士毕业生返校、毕业、离校工作。424日,完成968名博士研究生返校工作。62日,完成1752名研究生返校工作。

记者:结合“十三五”以来学校发展情况,请谈一谈本单位牵头编制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的整体思路

薄煜明:“十三五”期间,研究生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培养条件进一步完善,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望“十四五”,研究生院将主动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生源质量提升计划、思政教育强基计划、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实践教学创新计划、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等“六大计划”,全面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强化教师育人职责,建立质量监控评估体系,打造具有南理工特色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

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建立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构建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学生的招生宣传组织体系,积极吸引优秀生源。优化考核选拔办法,完善招生考核选拔制度体系。完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方案,以“需求”“质量”为主要杠杆,统筹招生计划资源的调节。

思政教育强基计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扩大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立项,推动教改实践,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示范课堂,全面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

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加强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课程、核心课程、在线课程等系列精品课程建设,推出一批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树立课程品牌。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本研贯通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和设计培养环节,加强本硕课程衔接,推行优秀本科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的模式。

实践教学创新计划。推进科教融合,加强产学合作,完善多层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实践型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融合的研究生实践培养平台,建设跨学科、跨学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加强国家、学校、学科和导师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国际交流资助体系化建设,扎实推进多渠道、多层次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具有海外经历的研究生比例。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打造全英文精品课程,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鼓励培养单位与海外高水平大学或团队的合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促进研究生双向交流,建立互惠互利、可持续合作的长效机制。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利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分析研究生教育基本环节,实现面向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科学决策与监测预警的机制。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主体责任意识,落实导师立德树人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求。强化过程监管,实施提前预警,将学位论文质量风险监控前移,突出预评审和预答辩对学位论文质量事前风险评估作用,提高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