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报]“让区块链派上大用场”——访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戚湧

2020-06-04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作者:刘娜审核人:陈泳华编辑:朱志飞阅读:2578

《中国知识产权报》2020年5月27日 第8版

区块链,这个抽象又略显晦涩的概念困扰了记者许久,如今,通过专访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戚湧,记者终于找到了答案。

已经年过半百的戚湧,在研究新兴技术领域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与活力。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信息感知与数据分析工程、人工智能,乃至时下新兴的区块链技术,无一不是他的兴趣研究领域。

路漫漫,必将上下而求索

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集体学习,将区块链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区块链技术的强烈关注。然而,如何应用好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开发应用既要熟悉知识产权,又要懂区块链技术,将二者进行耦合才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将来能派上大用场!”戚湧告诉记者。事实上,在2016 年戚湧已开始关注并尝试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探索,特别是针对区块链技术与知识产权的融合应用,拥有多件区块链领域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他和团队在对区块链应用的前期检索和调研中,发现美国研发的一款“Monegraph”数字媒体平台,将指纹技术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来证明数字产品的所有权归属。这种利用存证取证模式保护数字产品知识产权的模式极大地吸引了戚湧和学院师生团队的兴趣。“开放式、防篡改的区块链记账模式、智能的知识产权合约模式不仅有利于知识产权取证,还大大提升了对数字产品的确权和维权的效率。”戚湧如是说。

然而在国内,只有百度的“图腾”等极少数平台在初步探索区块链原创图片交易模式,但数字化产品却犹如雨后春笋般井喷式增长。“这样就导致大量数字作品被侵权、滥用,如未经授权就复制、转载或数字作品的产权不明确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权利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也导致正规数字作品平台无法自证清白。”戚湧说。

“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其应用场景非常复杂,不仅渠道多,传播速率还很快,这就导致权利来源难以追溯。加上许多人利用新技术手段盗用数字音乐、数字视频资源,维起权来就更不容易了!”戚湧说。区块链技术具有多方互信、账本公开、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征,可以为数字产权保护提供帮助。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迅猛发展,在金融、征信、政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探索也在逐渐增多。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在前期吸收借鉴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相关平台建设经验后,戚湧和学院师生团队开始针对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立项研究,并通过与江苏万链技术研究院机构合作,以寻求区块链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为契合点,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启动“数字产品知识产权区块链平台”系统。事实上,一系列区块链领域立项筹备工作并无太多前车可鉴,团队每个成员都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以知识产权智能合约模式,为真正实现数字产品智能确权和侵权判定行为而努力。目前该区块链平台正在开展二期研发,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向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全领域拓展。

抗疫情,是责任更是担当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社会各业界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疫情群防群控,联动助力复工复产成为了一场全民行动。区块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同时,在疫情防控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多元化作用得以凸显。在戚湧看来,如何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支持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成为了他时下考虑的头等大事。

于是,戚湧组织团队,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基础上,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研讨部署相关重点项目,逐项推进,向江苏省智库办报送“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赋能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和“ 关于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我省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有关信息上报相关系统平台,能够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的责任,信息采集报送的效果也大幅度提升,成为建设精准高效智能防控体系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增添一份力。”戚湧表示。

在他看来,知识产权学院不仅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沃土,更有责任有义务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疫情期间,戚湧积极支持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及时为科研团队和校外企事业单位等创新主体提供周密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等。特别针对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为疫情防控紧急研发的“人体体温异常检测热像仪”等新型设备,都第一时间帮助团队做好该技术的专利申请服务工作。“ 力争为知识产权长效赋能疫情有效防控做出更大贡献。”戚湧说。

“在知识产权领域,区块链技术可通过时间戳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知识产权资产的产权链以及所有权情况。我认为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其去中心化、去信任、数据共享和防篡改等特点,在横向的应用场景上会有所拓展,可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众多领域。”面对疫情大考验,区块链技术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同时疫情紧迫关头也倒逼了区块链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相信很快,通过‘知识产权+区块链’应用,一定会打造出区块链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生态体系,让区块链派上大用场!”戚湧十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