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心·聚力发展系列专访十七】专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健

2020-05-12来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者:杨健审核人:张世刚编辑:李英阅读:3481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击楫勇进在中流,站在接续奋斗的新起点,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党委宣传部现策划推出“聚焦中心·聚力发展”系列专访,邀请学校相关学院负责人,对本单位落实年度主要工作、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为“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具体举措作深度解读,从而充分体现各学院如何以更强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来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全力开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结合学校2020年工作布置会主要精神,请您谈一谈今年学院的整体工作计划安排。

 杨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和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学院将紧密结合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工作布置会精神,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交流等方面,进一步统筹资源、凝练特色,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体系建设,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信心,持续发力,统筹协同,狠抓落实,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实行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推进金课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组织“互联网+”大赛等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力争落实“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基地”建设。

优化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建强优势引领学科,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提升计算机科学学科全球ESI1%学科地位,重点做好第五轮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工程两个学科评估迎评工作,力争实现双“B+”目标。加强双万专业建设,推进双一流学科与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做好江苏省社会安全图像与视频理解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持续做好高性能计算中心二期建设。

核心突破提升科学研究实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吴文俊人工智能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申报,推进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青项目、科技部下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的策划和申报工作。

引育结合推动师资队伍协调发展。按照“提前谋划、定向培育”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省杰青”等国家与省部级人才工程申报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特区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开放合作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加大师生对外交流支持力度,开创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牵头承办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PRCV2020),扩大学科学术影响力


记者:处在全力实现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的关键起步阶段,请您谈一谈如何统筹推进防疫工作与学院改革发展。

杨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精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来抓,始终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师生的心理疏导,及时回应师生关切,引导师生增强信心、坚定信念。严格领导带班、人员值班制度,精准统计掌握师生动向与健康状况,保障学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学院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全面统领疫情防控工作。学院通过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和延期返校期间本科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师生联动确保线上教学有序开展。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线上教学、网上答辩等工作。按照“延期不延教,延期不延学”的要求,学院提前部署、线上线下有序衔接。新学期第一天如期开课25个教学班,1000多位遍布全国各地的学子在网上学习。课后学院认真检查教师网课的准备情况,并对第一天开课的教学班逐一检查,保证了教学组织的稳定有序。顺利完成了全校第一个博士生的线上答辩,以及140多名硕士生的线上答辩工作。



关爱学生确保学生工作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学校党委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学生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疏导、毕业服务等工作,加大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和帮助。严格梳理学生的疫情防控相关信息,组织传达和详细解读学校有关学生返校的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工作安全稳定。

硬核科技助力学校战“疫”。疫情爆发伊始,我和团队成员一起,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积累形成的科研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第一代及第二代“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在构筑起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该系统已在学校综合楼、信息大楼、二号门等场所投入使用。


 记者:结合“十三五”以来学院发展情况,请您谈一谈“十四五”规划整体思路。

 杨健:十三五”以来,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资队伍、国际交流等方面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四五”是学校抢占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的重要阶段,学院将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和方向为指引,加强战略谋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打赢学院事业发展攻坚战。整体规划思路如下:


人才培养方面狠抓基础教育,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形成“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科研引导”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双一流”专业内涵建设,着力培育一流的教学团队及教学名师,力争获批“计算机科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在师资队伍方面:以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切入点,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力争以青年教授为主体的学术骨干突破40人,其中“四青”人才10人以上。

在科学研究方面:聚焦三大学科方向(高维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多媒体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社会安全图像与视频理解),培育科研中坚力量和重点科研团队带头人,力争在国家奖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学科和平台方面:抓住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的机会,积极配合学校实现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突破。补齐学科内涵建设的短板,推动学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第六次学科评估能实现从BA的跨越。


院长简介:

杨健,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在IEEE Transactions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权威SCI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被引用190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4000余次,2014-2019连续六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项目申请人担任/曾担任国际学术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Neurocomputing、自动化学报等编委。2016年入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省部级一等奖3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