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学校在致知楼二楼报告厅召开2025年对外联络工作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朱俊武主持,各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校友基金工作联络员参加会议。会议特邀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教育基金政策起草人杨维东教授作筹资工作专题讲座。
左静首先汇报校友工作基本情况,并从加强组织管理、立足常态化联络、丰富校友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助力70周年校庆、聚焦学校中心工作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校友会近三年重点工作。
缪建红介绍基金会基本情况以及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支持,逐一分析各学院捐赠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基于校友基金工作开展现状,他详细汇报了2025年度校友基金工作计划,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制定指标计划,争取实现全覆盖优化“选才”、全方位助力“育才”、全过程服务“成才”三项重点工作目标。
各学院分享校友工作和筹资工作经验,针对如何优化学院校友基金工作展开讨论,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基金项目品牌化运营、校友信息完善、校友事迹宣传报道、校友文化建设、加强院系校友基金工作定期指导培训、校友资源融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随后,杨维东作《洞察变革 拥抱未来——当前高校院系筹资案例分析》主题讲座。他结合实例介绍了海内外高校筹资的基本概况,并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展现了各高校在筹资渠道拓展、项目设计、致谢反馈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学院筹资提供了大量可学习借鉴的具体经验。他建议,当前高校的筹资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各学院应发挥作用,深入思考深度融合的经费筹措合作机制,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为高校办学贡献积极力量。
朱俊武围绕情感联络、整合资源、价值共创三个层面对校友基金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做好联络为抓手,筑牢校友工作基础。各学院要强化校友服务意识,通过实地走访、邀请返校等方式增强校友黏性,做实做细校友情感联络,提升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以汇聚资源为重点,助推学校中心工作。各院系要积极学习借鉴筹资工作典型经验,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品牌项目,通过举办学院发展大会、建立院友墙和捐赠墙、科技成果推介等形式,深度挖掘捐赠资源。三是以凝聚共识为目标,建立校院联动机制。切实把校友基金工作提到战略的高度来抓,落实好校院两级工作体制,各学院要全员全方位参与进来,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校友基金工作提质增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