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赞·巾帼】争先创一流 巾帼展担当③

2025-03-12来源:工会 宣传部作者:葛玲玲 李英 陈育凡审核人:卢晓云编辑:曹佳音阅读:16

【编者按】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表彰在2023-2024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以女性为主体的集体和在编在岗女教职工,学校评选出3个巾帼文明岗和9个巾帼文明先进个人。她们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工作中成绩突出,在急难险重等任务中做出重大贡献,切实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为展示新时代女性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风采,党委宣传部推出“理赞·巾帼”系列报道。第三期报道3位巾帼文明先进个人:查冰婷、姜慧敏、张淑宁。


查冰婷:绽放在智能引信领域的军工玫瑰

作为国防军工一线为数不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始终以“铁姑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研究选题上、野外试验中,她从来都是挑最难的、选最重的,出差、加班、带学生、下车间,顶着严寒酷暑、冒着风沙大雪,扎根在靶场开展科研试验,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靶场和工厂度过的,成为整个智能引信领域的一朵军工玫瑰。她,就是机械工程学院查冰婷教授。

查冰婷始终以强大国防为己任,为国铸利器,长期从事引信技术领域教学科研工作,在激光引信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工程、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已转化应用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

她坚持潜心钻研,致力自主创新,聚焦装备研制的“卡脖子”难题,发明了新一代多源融合激光探测技术,支撑团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她坚持立德树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已培养毕业的1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进入兵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国家骨干行业工作。作为引信专业负责人,参与统筹武器系统与工程本科生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从培养方案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带领引信专业支撑我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2024年“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获全国一等奖。


科研工作是艰辛的,但查冰婷却非常坚定自己的选择。她说,“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乐趣和成就感,这将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


姜慧敏:以实干精神点亮奋进之光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教学楼不仅是国防教育、科普宣传、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传承军工精神、弘扬爱国情怀的阵地。2024年,兵器博物馆成功获批“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江苏省高校博物馆联盟会员单位”,并入选了“2024-2025年度江苏省专业科普场馆免费开放支持计划”,获得了50万元的支持经费,在科普教育和国防教育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教学楼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慧敏带领团队,充分利用兵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教活动,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体验。从“万场报告话前沿”专题讲座到航天日、博物馆日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庆祝活动,再到数字互动科技展厅的建设和虚拟仿真射击设备的增设,兵器博物馆的科普宣教活动吸引了大量公众前来参观学习。据统计,2023年全年接待参观者达到了9.9万余人次,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18万余人次。

在教学保障方面,她带领团队对教室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并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从教室的使用到枪弹教具的取用,再到兵博教学实践课堂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兵器博物馆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还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除了科普宣教和教学保障外,她还非常注重讲解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她带领团队对“铸剑博闻社”和“岁月探寻者”两个社团进行了全面指导和管理,确保讲解员队伍的稳定性。她积极推动讲解员队伍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提升工作,通过普通话测试与培训、项目申报与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讲解水平。兵博讲解社团“铸剑博闻社”在2023年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大赛银奖。“铸剑博闻社”参加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展示活动获得特等奖。

在安全防护方面,她带领团队定期对兵器教学楼和物资库进行安全检查,督促物业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和巡查工作。同时,她还积极推动陈旧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物资库房屋漏水、火炮展厅光线过强等问题,为兵器博物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她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各类展览和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兵器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更新信息、发布动态、展示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兵器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姜慧敏以实干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崇实重行,敢当善为”的国资工作理念,提升兵器博物馆的内涵建设,让兵器博物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保障教学科研上发挥更大作用。


张淑宁: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作为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的中青年骨干,张淑宁教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她平时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工程应用并重原则,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业绩与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张淑宁主动担当,敢于作为。她先后主持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其他省部级及横向项目二十余项。由她牵头建设的抗干扰性能评定试验平台投入运行以来,为国家重要产品研制提供了有力试验保障。近两年来,她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25余篇,其中A类论文13余篇,一区Top期刊2篇,授权专利6项。

在教书育人方面,张淑宁躬耕教坛,潜心育人。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对待弟子,她宽严相济。在学术上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而在生活及其他方面则体贴入微,关怀备至。2024年度指导的博士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23年指导的博士生1人获国家级奖学金,1人获浦芯精英社会奖学金,硕士生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024年指导的硕士生1人获国家级奖学金。

身为“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负责人,张淑宁认真履行专业负责人职责,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构建国防特色课程体系,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2023年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4年获批江苏省一流课程1门,专业教材2023年获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开设专业通识教育课程1门。关注专业学生个人发展,定期向学生进行宣讲,培养学生专业情怀,2023、2024年专业学生转出数创历史最低(仅1人)。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张淑宁老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中担当作为,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