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理”担当②】黄辉:以使命担当在国家重点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4-09-27来源:宣传部作者:陈育凡审核人:卢晓云编辑:李英阅读:658

【编者按】在71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理工大学始终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坚持“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了一大批两院院士、将军和治国栋梁等知名校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发扬南理工精神,彰显南理工校友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刻苦攻关的坚韧意志、勇立潮头的创新能力,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强国‘理’担当”栏目,通过展现部分校友的奋斗历程,号召广大师生校友携手共进,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第二期刊发《黄辉:以使命担当在国家重点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在71年的发展历程中,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0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从这所学校里走出了16位共和国的两院院士。这群杰出校友传承母校精神,坚守强军兴国的初心,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攻坚克难,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南理工人“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担当。我校2002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辉便是这一优秀群体中的一员。


黄辉院士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2023年11月,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74位院士,黄辉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为情所感,赓续精神血脉

2002年,黄辉考入南理工应用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王泽山。

图片1.jpg

回想起在南理工求学时经历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黄辉院士坦言,最让他感动同时也最令他敬重的还是导师王泽山教授。

师者为师亦为范。潜心科学探索数十载,王泽山院士在火炸药领域聚焦原始创新与重大突破,用系列颠覆性技术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火炸药整体技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无愧为民族的脊梁、科技人员的楷模。作为弟子,黄辉院士深有感触地说,从王先生的身上,不仅领略了科学大家引领技术变革的科研风范,也感悟到了南理工人“潜心治学、钻研探索”的精神品质。

黄辉谈到,王先生在科研上“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专注执着精神是他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的根源所在,“祖国的需要是我一生的追求”,这种老一辈科学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更使得王先生成为了我国国防领域战略科学家的杰出典范,全国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以王泽山院士为代表的新时期南理工人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充分彰显了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这种精神血脉必将在一代代师生和广大校友中间赓续传承,成为南理工人献身国防、科技报国最生动的时代注释。”黄辉院士强调说。

南理工浓厚的科研氛围以及独特的人文环境同样让黄辉院士记忆深刻。求学期间,无论在学术探索上还是在科学实验中遇到了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困难,不管是学校还是学院里的老师都是有求必应,并且倾力相助。这种对学生无私的帮助和细致的关爱展现出了这所大学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温度。

身为校友,黄辉院士对南理工长期以来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的目标定位表示称赞。他说,南理工培养的学生同国家与社会的需求结合紧密,做事踏实努力,在工作中成长的也很快,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衷心希望学校能够锚定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方向,为强军兴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和创新型人才。


为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黄辉院士主要从事含能材料及制品设计研发与工程应用等技术研究。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工程应用等十余项攻关任务,为装备建设特别是安全性的显著提升、推动重点行业安全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或许是因为谦逊性格和工作特殊性的原因,黄辉院士对于自己的科学成就没有过多地提及。结合数十年来的研究经历,他更愿意分享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图片2.jpg

首先是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应当择国所需。黄辉院士认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在重点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都应有这样的一种自觉:那就是将攻克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作为光荣的使命。惟有勇于攻坚、善于创新,敢啃硬骨头,才能为早日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科技强则国家强。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相比,我们仍面临着一些重大科技瓶颈,部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黄辉院士为此表示,“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广大科技人员唯有扛起责任和担当,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党分忧、为国担责,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其次是在研究项目的推进中,应当坚持不懈。尤其是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执着坚持十分重要。在黄辉院士看来,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和迭代的过程,其间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因素和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数年时间都没有好成果出来也是可能的事情。“十年磨一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只有具备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那种坚韧意志,你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一旦目标明确了,就不要轻言放弃,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没准儿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黄辉院士如是说。

科研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有钉钉子的精神,这也是黄辉院士所强调的。“如果我们每一位研究人员都能在自己的领域执着坚定,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再加上有了‘钉钉子’的那种持之以恒的韧劲,我国的科技水平及原创技术就能够走在世界的前沿,也能够在国际上领先发展。”


为师有道,锻造国防英才

在承担繁重科研工作的同时,作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黄辉院士还担负着在国防科技领域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职责。

为师有道,道在何处?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他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导师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微信图片_20240927104032.jpg

毋庸讳言,导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更要激发和引导他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与热情。

人才成长的关键还是在于研究的土壤。然而要想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非常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你的研究是否处于学术前沿。何谓学术前沿?就是一个学科在发展中碰到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学科就不能前进。

然而,学生要想尽快进入学术前沿,导师的作用就显得很关键了。如何才能站在学术前沿做选题?凭借着深厚的学识以及长时间的学术积累,黄辉院士总是能够比较敏锐地洞察学术前沿的趋势,及时地将学生带入前沿,并且在前沿领域内开展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

在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上,黄辉院士会安排课题组里的师兄师姐“带一带”刚进组的新生,帮助新生熟悉科研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以及对研究的兴趣所在,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确定适宜的研究方向,制定具体的学术与研究计划。

导师是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黄辉院士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往往会严格要求,但他的这种“严教”完全是出于对学生培养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对弟子学术成长的高度负责。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厉将出雄兵。在黄辉院士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他所带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术造诣、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不少学生毕业后很快就成长为重点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

“老师的‘严格’是基于对学术态度的严谨和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历练。让我们毕业的时候真正拥有与学位相匹配的自我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这才是黄老师在指导和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最看重的。” 他的弟子充满感激地说。

“科研工作与其他很多工作都是相通的。在研究生时期形成的严谨思维方式和求是科学态度都是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运用,这些素养和能力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益。”黄辉院士欣慰地表示。

……

2023年12月,作为我国含能材料领域的杰出专家,黄辉院士出席在南理工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受聘担任“化工学科战略咨询首席科学家”。回到熟悉的大学校园,见到久违的老师学长,黄辉心潮起伏。他表示,将继续传承发扬南理工精神,强化战略科学家的使命担当,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国家重点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