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培养“仰望星空”的未来设计人才 ——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实践

2023-12-08来源: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作者:段齐骏审核人:王展编辑:曹佳音阅读:163

日前,在2023广汽全球设计大赛决赛现场,我校中英合作办学项目20级学生薛立言用他的作品AION TREE讲述了交通工具、大树与天空的故事,就此荣获本届赛事的全球总冠军,也为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具设计人才培养成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之外,学校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以及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广汽设计大赛、红旗设计挑战赛等一系列国内外专业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013年以来,学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设立工业设计本科教育项目(NJUST-CU项目),面向交通工具行业的创新设计需求,以帮助学生具备动态适应职场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项目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的教育思想是:“仰望星空”——培养前瞻设计思想,“脚踏实地”——强调设计能力习得。十年深耕专业教学,实现引进资源“本土化”;打造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整体实施国际合作教育范式;在交通工具设计和中外合作办学两个领域内,铸就一张“南京理工大学”名片。

回顾NJUST-CU项目十年的教育实践历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明确专业教育目标,构筑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基于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对创新设计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特点,聚焦交通工具设计;面向未来,审视新能源、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服务体验等技术伴生的设计需求“多元化”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素养”的创新设计人才。按照专业学习的认知规律,结合知识、能力、素养的不同维度,构筑“设计认知”“技术方法”“设计思维”板块,以支持开放的“设计创造”的不同实践活动,最终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产学协作、国际合作,搭建教育实践平台

项目团队脚踏实地,精诚协作,整合合作双方的企业资源,形成扩大的校企合作圈。2017年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企合作活动。

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迁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植入协作型实践课题,驱动知识共享与知识创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交流活动和设计竞赛,帮助学生在“本土”的创造文化体系中,逐步形成设计创新与技术、商业融合新思想,获取设计知识和技术实践经验。2021年以来,与广汽研究院合作,聘请广汽设计师作为企业导师,走进课堂,开展 “灵感启发训练营”,将企业设计创新方法引入教学。面向智能制造,满足多元化的消费偏好,网联技术、智能驾驶带来全新用车场景,基于MOCA 平台,校企开展出行新空间和新体验的概念探索课题。合作吉利创新设计院,聚焦00后,挖掘新世代潜力,用中国文化资源,讲中国设计故事,驱动中国汽车设计未来十年。

专业教育资源“多元化”

中外教师、学生、企业设计师“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多场协调”,通过教学过程生成应用学习资源,建立专业微学习社区,开发“设计有理”小程序;积累教材、微课、案例等教学资源。

开办融媒体课堂,联动长安马自达与凤凰网青春BANG,共同举办“艺与技的共创之美:人马一体的内外兼修”悦马公开课,校企媒三方就设计与工程的融合开展深入探讨,在艺术与技术领域展开一场美学交锋。课程浏览量132.5 万。

利用“网演”(原名“艺维云”)APP,用3D展览的形式,在线上开办设计作品展,让教学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美结合,全面扩展教学资源的影响面,展厅当前浏览量达到80.9万。

榜样驱策,兴趣牵引,评价激励,促发内生,共同“成长”

结合交通工具设计特点,鼓励学生“职业发展看明星设计师,专业学习看身边领先者”,形成“目标-计划-执行力”激励机制;理解专业内涵,培养专业兴趣,发展专业特长。创建专业教学管理系统,学习评价同时关注过程、成果及效用;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及专业设计比赛,评价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将个人发展与社会、产业、技术发展做关联,专业学习脚踏实地,创新创造敢为人先。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促成教育共同体全要素“成长”。

2013年以来,NJUST-CU ID项目已招收11届306名学生,已有7届184名同学从项目毕业,其中53名同学取得了外方一等荣誉学位。毕业生就业于包括上汽集团各大设计中心、泛亚汽车、吉利、蔚来、理想、中国福特、捷豹、奇瑞、商飞、IBM、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丰田、意柯那、弗吉亚设计咨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金斯密斯学院、拉夫堡大学、华威大学、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考文垂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陇大学、PRATT设计学院、CCS创意学院,德国普福兹海姆应用技术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都灵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SPD),法国Strate设计学院,瑞典Umea大学等院校攻读研究生;又有多名学生被保送至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项目学生在全球所有知名交通工具设计院校留下了足迹。


NJUST-CU办学十年,毕业生几乎与中国新能源车一同出征,获得了与中国汽车产业一同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我们始终是交通工具设计创新领域的一支新军,唯有发足狂奔不停歇,才有明天的一席之地。

中国汽车产业的超越期待从产业到教育的“百川合流”,也要求所有参与者具备“百舸争流”的勇气和能力。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这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则,这就要求专业师资、平台、资源、评价标准永远处于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NJUST-CU项目团队而言,这是现实,也是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