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火炸药事业的传承者——记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肖忠良教授

2019-01-18来源:宣传部作者:杨萍审核人:编辑:阅读:12479

“从成为南理工的学生,到毕业离开成为南理工的校友,现在回到南理工成为一名南理工的教师,这三年的时间,我完成了一次游子的重归。”日前,在学校为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奖励的获奖者举行的座谈会上,摘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肖忠良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这是在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十年后,肖忠良再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摘得的第二项国家大奖。今年是这位别人眼中的“火炸药王——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的大弟子自称“误打误撞”进入火炸药领域并对之进行传承发展的第34个年头。

火炸药博士——“误打误撞”的坚守

1957年,肖忠良出生在湖北荆州的一个山村,虽然一直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文革的到来,让他失去了读书和进一步深造的机会。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怀抱着对大学的向往,21岁的肖忠良迫不及待地准备参加高考。书已经丢了很多年,但是没关系,先努力去试。考试前的几个月时间里,肖忠良抓紧时间恶补语文、政治和数理化等相关知识。让他意外的是,虽然考试准备有点仓促,他还是拿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被当时的华东工学院(我校前身)录取。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的肖忠良,被分到了化工学院火炸药专业,从此开始了自己一生从事的这份“误打误撞”的职业。

本科毕业,因为不想被分到边远三线兵工厂,肖忠良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也顺利被录取了。就这样一路从硕士到博士,跟着自己的恩师王泽山从事火炸药学习与研究。十多年的大学生活,对于肖忠良来说,就是看书,做题,考试,写学位论文。“当时,我的目标特别简单,只是为了拿到毕业和学位证书。”1988年,肖忠良博士毕业,作为当时火炸药领域的第一位国家统招统分博士,他到了中北大学工作。

到了中北大学后的第6个年头,38岁的肖忠良担任了中北大学的副校长,但是,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在中北大学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肖忠良一直从事火炸药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从无到有,逐渐地建立起一支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团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在中北大学专门设立了王泽山院士工作室,不断向自己的老师请教。“工作以后的30多年来,我深受王老师的影响,将火炸药研究当作了自己的终生职业”。

30多年的坚持,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数字,在肖忠良看来,科学研究的路上有得有失,有酸甜苦辣,回想起来,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赋予自己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这个过程完成,并且对国家有所贡献。“这是跟着王老师读书期间养成的思考习惯。他看问题并不注重结果,而是研究的过程,无论对待什么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的思路和途径,而不是一路蛮干。”

在喜爱哲学的肖忠良看来,人的认知和能力有限,科研过程中大量的实验,是对科学的探索认知,本身就是失败的时候多,只有经过不断优化选择,才能最终获得最佳方案。所以国防科研工作者必须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下来,火炸药这个冷专业里也能成就出一份热事业。

两次让肖忠良夺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都来自于他在读博士期间在导师王泽山院士指导下的设想。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认识到,发射药能量释放控制与火***备工艺技术,是武器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国外很多国家一直对此实行严密封锁。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他和团队成员在一些相关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取得了集成和独立自主创新的成果,这项技术从物理学、几何学、流变学的原理出发,发明了变燃速发射药技术、解决了高渐增性发射药的工业化自动化和武器装备的问题。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一类高燃烧渐增性发射药设计与工业化制备能力的国家,促进了我国发射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对我国枪炮武器性能和武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推动作用。目前,该成果已经在国内所有发射药生产企业获得了应用。

除了这项刚刚获得的成果,30多年的坚持,肖忠良老师获得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10多项国防发明专利,5部专著,80多篇论文。他跟随自己的老师,为推动我国的火炸药在发射装药领域从世界跟跑到领跑做出了贡献。

本科时,肖忠良班上有40多位同学学习火炸药,2018年,包括肖忠良在内,只有两个人还在坚守着这个冷门的行业。

“执弟子之守”——对火炸药事业的传承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时至今日,这项古老的发明仍是决定现代武器威力和射程的关键性因素,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科学与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但与航母、坦克等显性装备比较,这个塞进弹膛里的“小家伙难以被人注意,不少火炸药研究人员自嘲,火炸药研究危险,枯燥,从基础研究到武器装备应用周期长,需要一种坚韧、需要甚至是一辈子的坚守,一辈子出不了名。作为王泽山院士的大弟子,肖忠良在这个领域不仅坚持了下来,并且还在无形之间传承了老师对火炸药事业的痴迷和品质。

对自己的恩师王泽山院士,肖忠良一直心存感激。“因为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在别人眼里,我是有些羁傲不逊的,但是王老师一直包容我,给了我很多指点。在中北大学建立团队的日子,老师更是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只要是我需要的,老师经常二话不说就来了。”王泽山院士成为三冠王,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多岁依然思维敏锐,看问题视角独特。肖忠良也常常思考,自己的老师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杰出的成果,作为王老师的大弟子,自己需要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肖忠良总结出,需要传承的不仅是老师对火炸药事业的热爱和坚持,还包括认知老师的优秀品质,学习老师的行为,发扬老师的科学精神。随着和老师越来越多的相处,这位大弟子对于王老师的为国奉献的人生准则,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实践的工程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在王老师80寿辰的学术研讨会上,肖忠良带领着众弟子将王老师的科学精神和工程思想分别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出版成书。王老师身上坚韧不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品质,这些都默默地在团队里得到传承。

火炸药行业尤其是发射药领域,配方设计、工艺条件、测试性能相互之间都是保密的。30多年前,肖忠良就和某工厂开展深度合作,因为肖忠良的大度,他和工厂之间从来就没有秘密。现在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使大家能够共同携手申报重大项目,推动高校火炸药相关成果在工厂的应用。在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上,肖忠良经常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最合理的建议。这样宽广、无私的胸怀,为这位火炸药领域的大师兄获得了越来越多同行的尊重。

肖忠良教授(左一)在试验场

18日,和团队密切合作的企业代表作为获奖者,和肖忠良一起到人民大会堂领奖,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去年见证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后,再次到人民大会堂领奖。因为肖忠良和自己的老师一样,一直坚持所有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这些成绩,属于每个努力过的人。

如今,这位大弟子已是我国兵器行业的知名学者,国家火炸药发展计划制定者之一,我校兵器科学技术领域含能材料学科带头人,王泽山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对于三年前选择重新回到老师身边共事,这位弟子认真地说:我只是执弟子之守,作为老师的大弟子,我有责任将老师热爱的火炸药事业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能文能理能工——火炸药外的“儒雅”

“巍巍太行山高,滔滔黄河水长,中北大学烽火里诞生,奋斗中成长。致知于行,人才辈出。傲然屹立在中国,中国的北方,啊啊,中北,啊啊,中北,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祖国的富强——向前、向前、向前,再铸辉煌”。这首还在中北大学广泛传唱的校歌,作词者就是理工科出身、从事国防科研的肖忠良教授。在担任中北大学副校长期间,除了为校歌《再铸辉煌》作词,他还提出中北大学校训“致知于行”,将其解读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行,行而深知,循环渐进;这是人类认知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大学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规律”。在所有人看来,这位厉害的大师兄,是个难得的能理、能工、能文的儒雅之士。

不做科研的时候,品茶读书是肖忠良的最爱,而且还是广泛阅读各类文史哲类书籍,读完一本又一本,读完了更换书柜,再购买。“我一直喜欢读书,可能是我们小时候的书太缺乏了,所以想努力补回来。”

肖忠良的随身笔记本电脑里,还存着自己写的很多东西,偶尔能放下火炸药,一碗茶,一本书,就是他难得的享受。虽然这样的日子很简单,肖忠良更加珍惜和享受这样的时光。

自己爱读书,对于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肖忠良也会经常督促他们多读书,不仅让他们读专业性书本,还有许多课外读物,有时也会推荐好书给自己的学生,希望大家可以开拓视野,提高知识文化储备量。在肖忠良看来,从事火炸药研究,不仅需要数理化知识,还需要人文方面的知识。除了爱读书,大学的时候肖忠良爱打篮球,沿袭这样的爱好,他会在累得时候看一看球赛。和学生谈起球赛,肖忠良对火箭队、哈登、库里等的了解,经常比他指导的那些90后博士真NBA迷还深入。这成了学生们心中的谜,因为他们搞不懂,忙碌的肖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肖忠良教授与学生在主题班会上交流

在团队成员的眼里,这样的肖忠良是最受尊敬的大师兄,有啥难题,大家都习惯找大师兄出面解决。在师弟堵平眼里,肖忠良既是师兄又是老师,是一位可敬又可爱的学者。做科研时非常认真和严格,平常生活中随和而潇洒、幽默、大度,不摆架子,会和大家一起喝酒庆祝某个项目的成功,这时,这位大师兄很是豪迈。

如今,在王泽山院士的带领下,我国的火炸药已经从引进仿制转到了自主创新阶段,在多个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未来,火炸药的发展可能成为新世纪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的一个特征标志点。作为大弟子和团队成员,肖忠良说:“我要传承老师的事业和精神。不辱使命,奋力前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