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兴趣激发科研活力,校企协同打造工程精英
——记中法工程师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茅仪铭

2023-03-29来源:中法工程师学院作者:周小华 王舒悦 仇冰清审核人:孙元鹏 吴威涛编辑:李英阅读:2387

在南理工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在本科期间通过两段各四个月的在岗企业实习,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一线生产实践相耦合,针对钛合金产品3D打印缺陷提出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在硕士阶段的第一学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增材制造领域国际权威期刊《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IF=10.96)发表了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他就是中法工程师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茅仪铭。

中法工程师学院是工信部第二家、江苏省第一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工程创造世界,卓越引领未来”的理念,将法国工程师精英培养模式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通过本硕贯通培养,依托三阶段集中企业实习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精英工程师人才。茅仪铭就是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之一。

潜心学业,脚踏实地夯基础

5年前,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出于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兴趣和工程师职业的向往,茅仪铭坚定地选择了我校中法工程师学院。

实的数理知识和活跃的学术思维是精英工程师成长的基础。自进入大学以来,面对学院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下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他始终保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状态,本科期间共修习课程263个学分,其中148个学分达到满绩,综测和智育成绩稳居专业双第一,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为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他坚持以赛促学,在本科期间先后参加了多项学术竞赛,并取得了第十七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学院精英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另一特征是“全面”,即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工程管理等综合能力的锻炼。茅仪铭在本科期间选修了经济、管理等相关课程,为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还主动竞聘担任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助理、学院“卓越”学业指导站站长,并入选学校第十五期“青马工程”学员,通过课程学习与工作锻炼,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

激发兴趣,企业实习拓发展

依托工程师培养模式,学院于2020年开始实施本硕一贯导师制。通过学院搭建的导师衔接平台,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茅仪铭进入机械工程学院韦辉亮教授的科研团队,初步接触增材制造方面的研究课题,通过文献阅读积累了相关理论知识。大三下学期,工程师培养第一阶段企业实习课程的启动为他带来了新的学习机遇,2021年5月,他主动向国内激光增材制造领军企业中科煜宸投递简历,并顺利拿到实习offer。在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期间,茅仪铭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实习课题“激光3D打印高性能钛合金”,针对发现的激光3D打印中出现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策略,为破解钛合金构件的成形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得到了中科煜宸董事长邢飞的高度评价:“该成果将为推动智能化增材制造过程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提高增材制造的构件质量提供重要基础,有力推动了高性能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

茅仪铭坚信,“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增材制造技术,作为千万铸件人之一,我一定可以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主动作为,专业领域展风采

2021年9月,茅仪铭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推免至本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继续自己的精英工程师之路。2022年7月,茅仪铭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企业实习。

在第一阶段企业实习中,茅仪铭发现激光3D打印结构件受残余热应力的影响很大,希望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并解决应力问题。第二段实习,他放弃了熟悉的中科煜宸,主动选择了陌生而富有挑战的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应用仿真实习工程师参与开源有限元软件code_aster的二次开发工作。入职一周后,茅仪铭很快上手了code_aster,并且通过阅读全法语论文和技术文档,掌握了热力耦合、传热、谐响应等物理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在团队的协作下,茅仪铭针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建立了仿真模型,实现了结构应力的预测,结果准确度高于95%。

茅仪铭说,“两段企业实习对我本科教育而言是强有力的补充和支撑。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一方面让我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对科研内涵的理解,让我朝着精英工程师的目标稳步向前。”在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茅仪铭通过两段企业实习,接触了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生产实际,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自己的工程创新思维,顺利完成了一项企业工程技术攻关,并在研一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一区论文。

近期,以曹德旺和历军为代表的我国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在《中国科学报》上联合署名发文,呼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多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助力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

中法工程师学院立足我国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经验,有机融合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和本硕一贯导师制,强化学生工程思维培养,拓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正是对破除“工科理科化”现象,培养出深入工程一线、理论联系实践、解决真问题的国际化、创新型精英工程师人才的有力探索,学院也将继续深入优化工程师培养模式,为服务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