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捍卫战争“主粮”安全,南理工这支团队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24-05-04 09:22: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图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的合影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南京理工大学,有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让古老的火药在现代重焕荣光,他们就是由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和含能材料专业的青年教师及部分在读研究生组成的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

在指导老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的带领下,团队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研制的技术大幅提高火炮射程和射速,全面超越世界同类武器,并在国际上首次合成N5ˉ高能化合物,向全氮超高能化合物迈进了一大步。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荣获第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从戈壁到深山,在无人处攻坚克难

火炸药(亦称含能材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坚实保障,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火炸药的含能性能,实现火炮对于远近不同目标的打击,是困扰国际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难题。

“因为火炸药技术在国内外是封锁的,是买不来的,所以只能依靠自主创新研制。”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杰说。

图为团队在偏远地区现场工作的场景

由于火炸药易燃易爆,团队试验地从海拔高达4020米的祁连山、到极寒低至零下48­°C的塔河、再到高温超过60多°C的戈壁沙漠。“由于火炸药产品需要检测环境适应性,为了测试它在高温和低温下的性能,冬天我们就要往最北边的地方去做试验,夏天就要在最南边的地方去做试验。记得冬天我们在靶场做试验的时候,往往结束后盒饭都已经冻得冰冷,还有一些测试地点在深山老林里面,有时候我们只能自己支锅做饭。”周杰说。

经过无数次攻坚克难,团队率先研制出低温感发射等技术,大幅度提高我国火炮射程和射速,全面超越世界同类武器。

团队研发的“某发射药装药与工艺技术”装备在我国先进的99A主战坦克上

图为99A主战坦克驰骋在朱日和训练基地

同时,团队深耕含能材料化学合成领域,首创分子裁剪理论,构建火炸药科学体系,并实现国际首次合成N5ˉ等高能化合物,其中N5ˉ合成技术的突破引领超高能含能化学品的研究方向,有望突破制约我国武器装备整体性能的能量水平瓶颈,成为高效毁伤武器的核心“杀手锏”。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为“战争之神”火炮傲立世界插上技术的坚强翅膀。

向“新”而行,年轻团队的逐梦之旅

作为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团队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文超解释道:“首先,我们的年龄结构还是很‘新’的,团队目前有49个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65%。另外,我们现在从事的科研方向处于前沿领域,解决的也是国防领域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创新力、活跃度都是比较‘新’的。”

“从小我有一种爱国情怀,渴望参与军工发展,这个专业的方向正好是国家最需要的尖端方向之一。在种种机缘巧合下,我选择了这一方向进行读博。”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韩沛宸说。

在长期努力下,针对中小口径武器发射药因钝感剂带来的发射有害现象严重、长贮稳定性差等世界军械领域久攻不克的难题,团队首次利用化学减法原理发明梯度硝基发射药,该类发射药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武器“打得净、打得稳”,矢志占领火炸药国际创新制高点。

此外,火炸药轮储一直是国家国防战略的需要。国库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退役火炸药,弹药种类多、剂型复杂、风险极大,如何销毁成为了一道世界难题。

图为团队带头研制的烟花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演

团队立足军民融合,提出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将退役火炸药变废为宝制成多种军民两用产品,支撑湖南浏阳等地区烟花等行业产值达300多亿元。同时,团队还深度服务地方安全生产,起草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采纳的爆炸品国际安全标准,承担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南京青奥会、杭州G20等重大庆典烟火展演保障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带领更多学子投身国防科研一线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源于哈军工的火炸药科,在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传承”二字。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们就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去做实验、做科研,给了我们指引,帮助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文超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和国家的需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一直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就算是再苦再累,我们也不觉得苦和累。尽管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危险性,但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

这样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精神上。团队指导老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团队。

“其实刚开始,含能材料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自从王泽山院士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后,大众对我们从事的专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我曾经遇到一些学生,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主动填报这个专业就是因为受到了王院士事迹的鼓舞。”张文超说,“我记得去年某一天,王院士身体抱恙,但晚上还是工作到凌晨三点多。第二天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已经忘记了时间。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但我能看出来他对科研专注的精神,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的成长历程中,这样的传统依旧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对我们来说,团队的老师们一直言传身教。无论是在科研里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扛起了‘传帮带’的责任,和我们一起在戈壁滩等地方获取一线实验数据,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背后一直支撑着我们的科研工作。”韩沛宸说,“在未来,我们也将会继承发扬这样的传统,把我们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我们的青春也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之中。”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国亚妮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