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和:不忘育人初心,奋力推进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019-11-01来源:党政办公室作者:廖文和审核人:李涛编辑:崔玉萌阅读:2921

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为初心与使命,早已成为整个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对学校而言,就是要践行初创之时“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初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线,加快建设具有南理工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立身之本。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推进研讨式、专题式、实践教学等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成立名师工作室,打造示范课堂。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军工文化、工程伦理、生态文明等拓展性思政课程,组织经典导读等品牌活动。实施课程思政推进计划,强化每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充分挖掘每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示范课堂、实践项目,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精品课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筑牢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学校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从政策上、制度上建立和健全教学优先发展和教学投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各种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积聚和转化,确保高水平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秉承哈军工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办学理念,落实教授、高层次人才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为本科生授课是每个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提高教授、高层次人才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任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岗位聘任、绩效津贴、职称晋升、教学奖励等一系列政策,确保教学基层组织完善、有效运行,确保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充分认可,确保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坚持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优质资源和全方位服务,强化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协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校要着力建设好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和教学文化。一方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教学管理制度、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发展的潜力,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积极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充分领会学习的旨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坚持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已经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必有之义。学校将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牵引,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转型。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创业基础、专创融合、跨学科项目、创业孵化实践的示范性创业课程体系;集成建设双创街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工信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的创业文化,丰富双创教育内涵,实现创业教育的全融入。学校将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牵引,持续加强建设工程精英培养体系,以满足国防现代化和两化融合需求为己任,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将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融化,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