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占稳:榜样照亮初心 担当践行使命

2019-10-18来源:党政办公室作者:席占稳审核人:李涛编辑:崔玉萌阅读:2905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校党委举办了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王泽山院士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五位同志从家国情怀、科技创新、培养英才、服务社会等不同角度,立体生动地展现了王泽山院士作为一名师德楷模的铮铮爱国魂、殷殷从教情,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巍巍创新志、拳拳为民心。在组织撰写王泽山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的过程中,王泽山院士的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国的需要是我一生的追求”“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我愿做那执灯者”,朴素的语言折射出他攻坚超越的科学精神和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刻画出一个无私忘我、忠诚担当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浓缩了一代代南理工人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在平凡岗位上兑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铿锵誓言的英姿风采。

“祖国的需要是我一生的追求”,是南理工人厚植家国情怀、矢志强军兴国的集中体现。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抗美援朝的硝烟中,建校六十六年来,虽经办学地点三次易址、隶属关系十次调整,南理工人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强大国防为己任,时刻铭记“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办学初心,坚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使命担当。从“中国兵器技术人才的摇篮”到“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从1961年分建之初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为争取在三、四年内把我院基本建成而努力”到第十一次党代会“建成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办学发展的步伐愈加稳重、决心愈加坚定。正是由于像王泽山院士这样的一批又一批南理工人办学初心不改,义无反顾献身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南理工的国防特色才得以不断巩固和拓展,在强国强军道路上发挥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是南理工人秉承工匠精神、锐意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大家对王泽山院士的关注、了解,大多是因为他享有“三冠王”的美誉、取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卓越成就。而在这些显性成就的背后发挥了奠基性作用的,是王泽山院士用一辈子的执着创立的引领世界的发射装药学。从基本原理的提出,到关键技术的突破,再到推广应用于各种武器平台,凝聚了王泽山院士团队一个甲子的艰辛探索研究、技术创新和攻关克难。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学校作为总师单位承研的155毫米车载加榴炮方阵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这是全体南理工人的骄傲。装备研制过程中,项目组抱着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经受缺氧暴晒,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抵御风沙袭面,无论是炎热潮湿的热区还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寒区,从总师、副总师到普通科研人员,都坚持守在第一线,全程参与试验,为装备的后续改进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试验数据。从哈军工建校时我国第一个火炮专业,到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第一,从跟踪、仿制到自主设计,几代南理工人执着坚守、潜心研制,为我军武器装备贡献了诸多总体结构匹配合理、系统稳定性好、射击精度高、机动性强、操作方便的主战装备。

“我愿做那执灯者”,是南理工人坚守育人使命、甘于赤诚奉献的真实缩影哈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强调,“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哈军工时期老师们重基础、广涉猎、严要求、逐前沿、爱学生的师风,在一代代南理工教师身上发扬光大。在学生堵平、孙金华等看来,王泽山院士既是令人尊敬的师者,也是关心青年成长的长者,是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的园丁榜样。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电光学院辅导员张海玉,参加工作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与学生交流的微言片语已达540余篇40万字,形成了一本题为《谈谈那些事》的网络微主题工作日志,她发挥专业所长在细腻无声中传递着思想的磅礴力量。她说:“这每一篇写给同学们的寄语,也是想讲给我自己听的话,希望我能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和学生们一起成长。在张海玉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备课过程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吴晓蓓教授、钟秦教授等教师放弃休息时间对其讲稿一页一页地修改、一句一句地斟酌,指导得思想政治课专项一等奖(全国仅5个)。南理工严谨治学、严管厚爱精神的薪火相传,正是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与先进对标,以榜样为镜,牢记初心使命,忠诚担当作为,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涵养师德摆在首位,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