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无声中传递思想的磅礴力量——记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电光学院辅导员张海玉

2019-09-25来源:宣传部作者:崔玉萌审核人:杨萍编辑:崔玉萌阅读:4723

近日,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为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发了荣誉证书。在全国高校推荐的265人中,仅10人获评该荣誉,我校电光学院“90辅导员张海玉榜上有名,也是江苏省的唯一入选者。接过证书时,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个子小小,却嗓音洪亮,语速飞快,脚下永远是一双高跟鞋踩得风生水起的年轻姑娘,感受到了手上的份量。“作为一名南理工的辅导员,学校的国防军工特色更要求我们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为张海玉(右三)颁奖

以另一种形式实现军旅梦

2013年,张海玉保研本校,进入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习。研三时,部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职人员,全军只有昆明陆军指挥学院教员这一个岗位与她的专业相匹配,且只招一个人。想到深埋心底已久的军旅梦有了实现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得益于研二时在矿大徐海学院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兼职讲师的经历,张海玉觉得自己在笔试中发挥不错。

眼见着求职的黄金时段即将过去,身边的同学都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笔试结果却迟迟不出,张海玉便签下了南理工发来的辅导员offer。谁知,签完合同的第二天,张海玉发现手机上有一通来自云南的未接来电。她赶忙拨回去,却无法接通。她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生怕再错过。翌日,果真盼来了电话,她在笔试中排名第一,部队通知她准备面试和试讲。当天晚上她和班主任通电话,本应是件开心的事,她却说着说着流下了难过的眼泪。部队是我的梦想,也正是因为很难实现,越得不到越向往。军人保家卫国多么高尚,而我为他们服务,太光荣了!说到这里,张海玉有些害羞地笑了起来。

理智上,张海玉明白有约在先,但情感上仍是难以割舍。她一度想和南理工解除合同去昆明。但母亲的一席话点醒了她。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把人家当作救命稻草,当你有所收获之后又抛弃人家。我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我觉得你这样不妥,况且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最终她整理了心情来到南理工报到入职,随着对学校了解的加深,她慢慢体悟到南理工鲜明的军工特色,而她来到这里,也算是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梦想。

细腻无声中唤醒另一个灵魂”

大到一次长达4个月的备赛,小到一次谈话,与学生相关的事几乎占据了张海玉所有的时间。在这种被她打趣为共生的关系中,她从学生身上汲取营养,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学生也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悄然成长。

“规划书、陈述ppt、讲稿……要准备的材料太多了,再加上课程压力大,感觉自己时刻处在崩溃边缘。”江苏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小奇同学回忆道。一次,他无意中看到了张海玉的每日工作计划本,尽管每天的安排都很密集,但“小奇的职业规划”还是被放到了最显著的位置。他意识到,原来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张海玉为了助力自己取得好成绩,付出了比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与心血。“就算累一点也要挺过去,我也在坚持着很多事情,也有很多心底的梦想要去实现,我们一起努力。”她的一番鼓励让小奇同学提振信心,成功冲击特等奖。

收到第二次学业警示的时候,才大二的Z同学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可能要就此结束了。没有劈头盖脸的批评,也没有咄咄逼人的追问,张海玉运用自学的工作方法教练技术,引导Z同学每天为自己打分。分数高意味着他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张海玉会同他分享收获的喜悦;分数低则意味着他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她会帮忙一起想办法。一年多的时间,张海玉坚持每周和他一起跑一次步,每天和他聊聊心情、学习,Z同学的状况逐渐好转,不仅通过了大三的所有考试,除了尚未开课的两门课外,还完成了挂科课程的重修补考。“海玉老师让我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她像春风一样,很温暖。”Z同学如是说。

在张海玉担任辅导员的2016586名学生中,已有98人保研,其中不乏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学府继续深造的学子;200多人次在各类科研赛事中获奖,还有许多学生在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崭露头角。

电光学院2016级年级教育班的照片墙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张海玉很喜欢的一句话。在她看来,辅导员的工作琐碎细致,其中的一言一行尽管微小,却可以传递磅礴的力量。

每个工作日,张海玉都会在年级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推文,从“校园贷”到“自我保护”,从“考前膜拜杨超越”到“短信收到请回复”,主题涵盖时政热点、学生成长等多个维度,留言区里满是学生和家长的感言。截至924日,已累计推送53240万余字。在这个过程中,张海玉也与学生构建起了坚固的情感羁绊,一名有着受助资格认定的男生,过年时向海玉发来消息:“老师,谢谢您!是您每天的文章支撑着我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每次和海玉老师交流都能感觉到一种力量。很多事情不能和同学说、和家长说,却能和她说,很感谢她给了我很多受用的建议。”

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思政课的课堂

工作以来,张海玉一直在思考,硕博所学专业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班出身的自己如何在做好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时,发挥专业优势,更加注重心灵对话和价值引领呢?她首先走上了讲台。

除了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外,张海玉还开了一门选修课,《哲学与人生》。谈起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冒,张海玉深有体会。一次《形势与政策》课,她走进教室,发现仅能容纳几十人的小教室里,最后三排座位上坐着满满当当的学生,前排却空荡荡。但她认为这样的现象有法可解。在《哲学与人生》的课上,她结合学校食堂里的现象,向同学们讲解克尔凯郭尔的人生三绝望理论。一个人吃饭的同学,大多都在玩手机,他们无法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就是处在不愿意有自我的阶段。像这样,张海玉的课堂总是不乏丰富的案例,既贴近时事热点,迎合了学生的兴趣,能久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切身领悟知识点,她的课很受学生喜爱。“海玉老师的课程内容融入了个人的思考和经验,”2016级的杜同学说道,让我觉得哲学好像也不是很遥远,第一次感觉到了哲学和真理的力量。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5所高校的129名选手,从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12000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同台竞技,张海玉荣获思想政治课专项一等奖,该组别全国仅评出5个一等奖。

抛去思政课教师的身份,作为辅导员,张海玉还将思政课的课堂延伸到了讲台之外。

学生入学军训时,张海玉号召同学们写入党申请书。有学生主动找到她问道:信仰是很谨慎的事,但我现在并不明白共产主义信仰是什么,如果草率地写入党申请书,我觉得心中有愧。您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些书,让我去了解、比较,经过深思熟虑再决定要不要入党?张海玉很是诧异,她回想起自己初入大学时写入党申请书的情景,是单纯的兴奋与期待,而新时代下学生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她向学生推荐了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书。“平等交流,而非管教束缚;思想引领,而非事务处理;教学相长,而非单纯给予”,对于98后学生更加注重个体、自由和批判的特质,她有独到的理解。

她在年级开设的“我们说”工作坊,获评江苏省最佳党日活动,每逢双周的周日下午,与同学们一起,围绕时事展开讨论,如何看待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共享单车能够共享未来吗?”“人民的名义热播背后是什么?”……学生发来的匿名咨询邮件逐渐变多,有学生问她:一如姐姐般的张老师,抛去又红又专的外表,你如何看待电视剧《欢乐颂2》中角色邱莹莹的经历?每每收到这样的提问,张海玉都特别开心,这意味着学生敞开心怀信任她,但同时她也为如何好好回复感到苦恼。如何在不以我的价值观左右学生的价值观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是最难的。她反复思忖,最后写下:在婚姻观和两性观上,本没有终极答案,只是各自价值观的不同而已。如果你的性格是传统的、保守的,那么,请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性格是开放的、宽容的,那么,也请坚持自己的想法。类似这样的信件,已经超过60余封,对每一封来信,她都斟字酌句认真回复。

张海玉在“我们说”工作坊和学生交流

迈入辅导员工作的第5个年头,张海玉把与学生间交流的点点滴滴集结成册,形成了一本字典般厚重的《谈谈那些事》。谈及未来,如今正在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的她抚摸着封面上那句“把专业的事情做到极致,让思想的力量静水流深”说道:“这每一篇写给同学们的寄语,也是想讲给我自己听的话,希望我能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和学生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