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安: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

2019-09-02来源:先进发射协同创新中心作者:孙 安审核人:杨萍编辑:阅读:2020

暑往秋来,随着又一批莘莘学子走进菁菁校园加入南理工大家庭,新学期在师生员工们忙碌的身影中悄然启幕,这个学期也将是一个大事、要事特别集中的重要时段: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无一不是份量十足、影响深远。

在这些大事要事之中,开好第十二次党代会,可谓是重中之重。这次党代会,是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形势下,是在学校即将开启激流勇进、再攀高峰新阶段的关键时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将系统总结学校过去六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研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的目标路径,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对于进一步凝聚全校党员、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暑期工作会上,校领导们在结合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起草所作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学校各方面工作今后五年及中长远发展目标、战略及实施路径的思路设想,其中,“分三步走,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大总体目标初露峥嵘,最为令人振奋。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我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一是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抓好师生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始终坚守强军兴国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强军兴军、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构建高层次大平台,集聚高水平大团队,培育前瞻引领的大项目,产出高影响力的原创大成果,不断提升承担国家重点任务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提升通过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反哺学校建设的能力。要抓住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基础产业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的需求极端迫切的重大机遇,强化组织,有效响应,突破短板和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为我国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贡献更多南理工力量。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我们改革创新,聚力奋进。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着眼“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的竞争态势,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结构及相关院系设置的优化调整,集中力量建设好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实现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转变。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积极探索科教产协同育人,集聚社会各方资源投入人才培养,建立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认真领会并切实贯彻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用足政策红利,优化组织方式和激励体系,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加大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给,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强化骨干引领、依靠广大师生,汇聚磅礴力量。把党代会即将展开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将是一场艰苦的接力跑、新长征。能否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跨越,关键在人,特别是在于各级党员、干部这支骨干力量。要强化担当意识和引领责任,鼓励干事创业、敢闯敢试,让“得过且过不愿作为、畏首畏尾不敢作为、缺乏本领不善作为”的侥幸者没有空间和市场,让更多勤恳务实、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成为学校事业的中流砥柱。坚持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同师生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拟方案、定政策,多从师生的角度思考、多听基层的意见建议,真心实意地为师生办好事、解难事,让每位师生都能感受到南理工是个暖心的大家庭。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基层动能,激发一线活力,充分调动最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各项事业、立足本职多做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一流大学建设的磅礴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必然是风雨兼程、布满艰辛,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不忘初心,团结奋进,就一定能行稳致远、铸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