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1-06-01来源:宣传部作者:宗合审核人:李涛 编辑:葛玲玲阅读:4352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校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为南京理工大学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广大教师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反响热烈、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前行的方向,集聚了奋进的动力。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校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四为”方针,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紧密对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重大突破,产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使科技创新的活力全面迸发;坚持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南京理工大学献身精神,坚守培养杰出人才的初心使命,注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提升青年学子的创新素养,养成创新思维、澎湃创新激情,使矢志创新的人才加倍涌现;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为潜心前沿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保障,使滋养科技创新的土壤更加丰沃。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不断提升学校培养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的深厚实力,以优异成绩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南理工力量!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张骏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多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这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国防特色鲜明的重点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要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答好育人之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师资力量,培养更多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成为创新源头的蓄水池,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聚焦国家发展急需,答好责任之卷。瞄准前沿领域,联合行业院所,组建大团队、构建大平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久久为功、埋头苦干,努力取得更多基础性和原创性成果。

三是聚焦国防装备强军,答好使命之卷。坚持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攻关,为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存,我们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奋斗姿态,拼搏进取、团结实干,为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更多科技创新力量,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京理工大学校长  付梦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立意深远、高瞻远瞩,是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有幸在现场聆听了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当前,南京理工大学正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科技创新大势,紧密围绕“两化”深度融合、“两个强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努力打造“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坚守在一线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沉淀和提升。一方面要改革各层面的科技与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对青年人员发展的支持力度,营造容错环境,给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搭建施展能力的舞台;另一方面要构建更加丰富合理的人才成长与进步渠道,以一流学科、专业、课程等建设为抓手,激发教师献身教书育人事业和坚守基础研究的动力,提升教学科研人员的教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一流大学建设做出贡献。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争做大先生为目标,不断突破自己,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着眼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做顶天立地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把人才培养与科技进步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国家级教学名师,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钟秦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目标,同时指出“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是科学原理和产业发展、工程研制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带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作为一名从事兵器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高校科技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防建设需要,以当前制约国内本领域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开展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不断提高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武器装备性能。

——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陈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在科研道路上也深刻体会到突破 “卡脖子技术”的重要性。我所在的团队向来立志建立世界一流科研团队,在称为“工业母机”机床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掌握自己的核心科技,我作为团队的一员,也要在科研攻关的过程中,明确理论上和工程上的重大问题与紧急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绕不开的科学问题,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做起,形成从重大问题紧急问题到科学问题再到基础研究的认识路线,修炼基础研究的内功。我要明确自己的科研任务,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勇于承担基础研究,深刻领会国家科技战略,找到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具体需求,将自己的科研事业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起来,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更有意义。我要规划好自己的科研任务,来确保以更充足的精力应对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基础前沿探索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起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工程能力。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祖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要求,提出了“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关键制度改革方向,作为奋战在一线的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感受到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在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存在高端弱磁传感器被“卡脖子”的情况,我们的目标是早日解决这个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明了方向。前期,我们提出了原创性的新型谐振磁传感器原理,论证了可能达到的极限指标,验证了可行性。后续,我们将紧扣国家急迫需要,不断创新,弄清逼近极限指标所需“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从探索新方法、设计新结构、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突破,哪里短板就补哪里,争取早日达到预期指标,研制出稳定可靠的高性能谐振式弱磁测量器件。

——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卞雷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十年的奋斗方向。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生逢其时,能够见证祖国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我们大有可为,更要大有作为。光电成像与光学仪器既是支撑我国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核心领域,又是我国制造产业技术对外依赖的重灾区。亟需我们面向引领性科技攻关迎难而上,在新型光学成像、探测与传感等方面取得原创性、关键共性及前沿引领基础理论突破,并在新一代“计算成像显微镜”、“智能三维传感器”等特色装备上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实现高端光学仪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左超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振奋人心,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制高点竞争空前激烈,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大学教师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需求大胆创新,努力培养一批胸怀祖国、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将紧密围绕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自动化学院全体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  吴益飞

 

在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凸显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指明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方向。在我从事的半导体领域,核心科学技术要不到、买不到,也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对我们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就必须以国家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核心,以科技的创新理论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为科学研究的关键点,甘做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努力耕耘;面对挑战,要勇于担当,敢于在无人区探索,开辟新的认知领域;要敢为人先,独辟蹊径,在科学研究中实现重大突破,打破国际垄断,为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新科技局面而努力奋斗。

——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阚二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高新技术装备研发是一个需要坚持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融合,以创新性科学技术体系为引领的研究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地为广大科研人员指明了工作方向。也应该认识到基础与工程相融合的创新性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需要科研人员踏实苦干、久久为功,作为一名南理工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坚持以献身精神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坚定“甘坐冷板凳”的决心,以国家重大需求指引个人科研方向,攻坚克难、敢于探索,为国家科技发展解决真问题、真需求;同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续做好学校与学科人材培养的排头兵。

——中法工程师学院教授  吴威涛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我为祖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让我充分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重要意义。科技如何兴国关键看青年,作为南理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青年学子,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能源发展领域的前沿科学,紧密围绕南理工学科特色与国家发展需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开展更深入、更困难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我渴望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人才储备战略,促进区域间科学技术水平协调发展,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8级本科生 阿尔曼江·铁木尔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为青年学生的我倍感振奋。青年学生的研究目标应该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的研究方向是新型无机光电量子点,可作为下一代显示屏的主动发光材料。在五年前,国家的显示屏幕和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处于“缺芯少屏”的状态。而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屏幕出货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AMOLED、micro LED等前沿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背后,是光电信息科技工作者、国产屏幕厂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重要突破。我们青年学生要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潮中,做冲在最前线的科技弄潮儿,打好扎实基本功,立志解决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从亦步亦趋到奔逸绝尘,贡献年轻人的智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直博生  吴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努力培育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我国已是“显示大国”,但要实现到“显示强国”的转变、突破外企技术壁垒,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对此,我们亟需瞄准领域卡脖子难题、坚定不移自主创新,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突破产业应用关键核心技术;践行南理工人“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初心使命,将个人发展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直博生  陈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