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十大新闻

2024-01-02来源:宣传部作者:综合审核人:李涛编辑:曹佳音阅读:831

编者按】2023年,对于南京理工大学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奋进与荣耀同在的一年。在这一年,南理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不断取得的新成就,有力引领和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2023年,也是南京理工大学建设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值得纪念的一年。南理工迎来了建校70周年华诞,围绕“献身七秩、求是一流”校庆主题,通过总结与梳理学校70周年壮阔的发展成就,汇聚起师生校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力量。

为了全面回顾学校过去一年的建设发展成就,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奋发作为、再创辉煌,党委宣传部整理了“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十大新闻”,并广泛征求了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和师生代表意见,现予以发布。

峥嵘七十载,奋进新征程。让我们满怀信心,共同奔赴崭新未来!

1.南理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校党委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一条主线、两个关键、四个到位、五个结合”的工作思路,一体化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和建章立制五项重点措施。理论学习突出“三带三入”,认真组织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切实将理论学习与解决思想问题、提高理论素养、促进科学决策相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入行。调查研究围绕“三进三解”,聚焦强国使命和改革发展方向,建立“同题共研”机制,确定调研课题105个,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上取得扎实成效,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学校多项核心办学指标取得新突破。

学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2.南理工隆重举办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校庆活动,汇聚师生校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

学校赓续“哈军工”光荣传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哈尔滨工程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七校”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以“献身七秩、求是一流”为主题,围绕“文化校庆、学术校庆、校友校庆”,出版发行了《南京理工大学校史(1953—2022)》,师生共演了大型原创话剧《献身》,举办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高端论坛、国际自主无人系统大会等重要活动。

学校编排首部大型原创话剧《献身》

校庆日前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分别来校调研考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建设发展成就表示肯定,为学校未来发展提出希望、指明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来校调研

9月20日,学校举办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工信部、江苏省、国防科工局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27位两院院士以及各领域代表参加大会。当天,学校还举办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各项活动予以关注和报道,向社会展示了学校办学70年来,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强军兴国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奏响了气势雄浑的南理工乐章。

学校举办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3.南理工顺利通过“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珠峰高峰引领、高原支撑的一流学科发展体系进一步优化

6月,学校邀请两院院士及相关行业集团、高校专家对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专家组经过听取汇报、审阅报告、质询和深入讨论,对学校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中期建设符合度高、目标达成度好,建设进展顺利,阶段成效显著,可以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学校举办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会

学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紧扣“兵器智能+”主线,突出交叉融合,加快推进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向一流学科群跃升。2023年,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跻身国内顶尖行列,构建了“珠峰引领、高峰带动、高原支撑”的一流学科发展体系,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进一步彰显。数学、一般社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四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材料科学进入ESI前1‰,累计10个学科进入ESI前1%,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理工文交学科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安全领域方面不可或缺地位,成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在交叉学科领域培育高峰高原学科。统筹学科布局,调整设立“物理学院”,提升基础学科发展空间,持续打造特色研究方向,有力支撑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学校举行物理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

4.南理工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2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南理工进行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忠诚国防事业,服务国家战略”红色基因,聚焦“工程精英、社会中坚”人才培养目标,践行“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使命担当,坚持全要素价值引领,强化全方位知识传授,注重全链条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家国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卓越的一流人才。经过70年积淀,学校形成了以“使命文化、军工文化、奉献文化、暖心文化”为核心的独特文化,全校积聚力量展现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走出了一条欣欣向荣、特色鲜明的育人之路。专家组高度评价了学校在“思政引领,传承军工文化铸魂育人;服务国防,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特色鲜明;交叉融通,创新创业教育引领示范;学生中心,多维保障体系形成品牌”等方面形成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5.南理工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具有南理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范式

12月20日,学校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标志着南理工卓越工程师培养步入发展快车道。学校将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在打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总结实施工程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校企协同驱动学生创新实践,依托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作为建设基地,高起点、高质量进行建设。以需求牵引、项目驱动、协同育人为抓手,实现高校和企业、教师与员工、学生与平台、理论与实践“四个零距离”,着力培养一支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知识储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创新的实践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不断打造具有南理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范式。

学校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

6.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南理工科技创新实现多项新突破

11月30日,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仪式在学校举行,20余名院士、领导及专家共同为该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

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成立仪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抓机遇、系统谋划,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高质量推进有组织科研,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持续布局高层次科研平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取得新成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奖励取得新成绩。2023年,学校牵头获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完成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增共建国家级平台2个,与国家实验室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牵头获批两机专项项目。不断培育高水平科技成果,省部级和国家一级学会一等奖获奖数量达到10项,创历史新高。

7.南理工举办第十四届海外青年学者“紫金高层论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12月27日,第十四届海外青年学者“紫金高层论坛”举行,来自牛津、剑桥、斯坦福、耶鲁等世界顶尖高校的众多优秀青年学者齐聚学校,共话未来发展。

学校举办第十四届海外青年学者“紫金高层论坛”

“紫金高层论坛”是学校精心打造的招才引智和学术交流品牌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活动开展以来,千余名优秀青年学者受邀参会、来校交流考察,两百余人通过论坛加盟南理工,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让人才能够“请得来”“留得住”“育得好”,为人才成长提供绿色通道,学校打造“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项目,177名“青年教授”脱颖而出,其中超过57%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023年,学校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入选者76人次,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奖励)入选者38人次。获批新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师在各领域取得显著成绩,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获“工信杰出青年”称号。

8.南理工首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学生科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4月9日,学校“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成像的开拓者”项目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总冠军,学校成为全国同时获得“挑战杯”和“互联网+”总冠军的三所高校之一。毕业生谷敏骏荣获创新创业英才奖。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为学校“光影流转”项目团队负责人王博文颁发“互联网+”大赛冠军奖杯

多年来,学校聚焦“工程精英、社会中坚”培养目标,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的教育理念,打造本科与研究生“相互贯通”、第一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成长“有机结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践引导,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在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教育人、培养人,以高水平赛事为牵引,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南理工品牌”,学生在各类科创竞赛中屡创佳绩。今年7月4日-8日,学校承办了第22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学校“UP70”机器人战队获得全国一等奖。10月30日,学校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获奖26项,其中特等奖11项,一等奖4项,2个团队荣获“揭榜挂帅”全国擂主。12月,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8金12银。

学校承办第22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

9.做好“请进来”“走出去”两篇文章,在世界舞台唱响“南理工”声音

深化国际合作。学校新增引智基地1项,基地总数达到9项,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新增3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依托各类平台,开设海外院士系列讲座27场,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15场,有效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校名誉教授、白俄罗斯通讯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罗加乔夫·亚历山大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强接见,并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

罗加乔夫·亚历山大教授(第二排右起第三位)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强接见

扩大对外开放。先后派出7个校长团组赴16所海外合作高校和机构访问,签署合作协议21项,持续深化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组分委会(TDG)会议通过了徐森、吴星亮、刘大斌等人提交的标准提案,并建议由我国牵头成立燃烧速率工作组开展进一步研究,这是我国代表团牵头的第一个TDG工作组。在2023年欧洲量子电子学与量子光学年会上,电光学院左超获颁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中国学者第4人),表彰其在计算相位成像和计量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学校领导海外合作高校和机构访问

10.南理工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式启用、江阴校区延伸工程项目建设开工,系统提升南京校区办学条件,“一校三区”高质量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9月15日,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启用仪式在盱眙举行。学校5个高层次科研平台已首批入驻基地。11月9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学校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指导工作。

学校举行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启用仪式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学校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调研

9月22日,江阴校区延伸工程项目建设开工仪式在江阴校区举行,为学校“强基拓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高质量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举行江阴校区延伸工程项目建设开工仪式

学校持续优化南京校区办学空间。扎实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各项工作,接续推动装备研发区载体建设,创新港成功入选2023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创新载体类(全省三项)。完成智能装备大楼、军事智能楼、智能兵器人才创新中心和融合科研楼等4个项目立项工作,获批总投资6.41亿元,将新增建筑面积11.72万平方米。

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入选2023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创新载体类